精要速览系列:微生物学(第3版)(中译本)

译者前言
A 微生物世界
A1 微生物世界
B 系统学
B1 原核生物的系统学
B2 细菌的鉴定
B3 基于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推理
C 微生物学
C1 发现和历史
C2 原核生物的多样性
C3 细菌的实验室培养
CA 微生物计数
C5 微生物观察
C6 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
C7 典型原核细胞的组成
C8 细菌的细胞壁
C9 细胞分裂
C10 细菌的鞭毛及其运动
C11 原核生物及其环境
D 微生物的生长
D1 微生物生长的测量
D2 实验室中的分批培养
D3 大规模培养和连续培养
E 微生物的代谢
E1 酶学
E2 异养微生物代谢途径
E3 电子传递、氧化磷酸化和脂肪酸p氧化
E4 自养微生物代谢
E5 生物合成途径
F 原核生物的DNA和RNA代谢
F1 DNA——初级信息大分子
F2 基因组
F3 核酸的结构
F4 杂交
F5 DNA复制
F6 转录
F7 RNA和遗传密码
F8 翻译
F9 信号转导和环境感应
F10 突变
F11 DNA修复
F12 细胞间DNA的转移
F13 重组
F14 噬菌体
F15 质粒
F16 细胞DNA和RNA的操作
G 原核生物在工业中的应用
G1 原核生物在工业中的应用
H 细菌感染
H1 人类的细菌感染
H2 细菌感染:类型、侵入部位、传播方式、细菌感染出现/扩散的诱发因素及其共同特征
H3 细菌感染的发病机制及毒力
H4 细菌毒素
H5 一种模式细菌病原体——大肠杆菌
H6 人类的防御机制
H7 细菌对免疫系统的逃避
H8 细菌感染的控制
H9 细菌生物武器
I 真核微生物概述
I1 分类学
I2 真核细胞结构
I3 细胞分裂与倍增
J 真菌及其相关门类
J1 真菌的结构与生长
J2 真菌的营养
J3 真菌的繁殖
J4 有益影响
J5 有害影响
K 绿藻门和原生生物
K1 分类学与结构
K2 营养与代谢
K3 生活史
K4 有益影响
K5 有害影响
K6 寄生性原生生物
L 病毒
L1 病毒的结构
L2 病毒的分类学
L3 病毒的蛋白质
L4 病毒的核酸
L5 细胞培养与病毒的生长
L6 病毒的检测
L7 病毒的复制
L8 病毒感染
L9 病毒与免疫系统
L10 病毒疫苗
L11 抗病毒的化学疗法
L12 植物病毒
L13 朊病毒和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进一步阅读书目
索引
A 微生物世界
A1 微生物世界
B 系统学
B1 原核生物的系统学
B2 细菌的鉴定
B3 基于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推理
C 微生物学
C1 发现和历史
C2 原核生物的多样性
C3 细菌的实验室培养
CA 微生物计数
C5 微生物观察
C6 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
C7 典型原核细胞的组成
C8 细菌的细胞壁
C9 细胞分裂
C10 细菌的鞭毛及其运动
C11 原核生物及其环境
D 微生物的生长
D1 微生物生长的测量
D2 实验室中的分批培养
D3 大规模培养和连续培养
E 微生物的代谢
E1 酶学
E2 异养微生物代谢途径
E3 电子传递、氧化磷酸化和脂肪酸p氧化
E4 自养微生物代谢
E5 生物合成途径
F 原核生物的DNA和RNA代谢
F1 DNA——初级信息大分子
F2 基因组
F3 核酸的结构
F4 杂交
F5 DNA复制
F6 转录
F7 RNA和遗传密码
F8 翻译
F9 信号转导和环境感应
F10 突变
F11 DNA修复
F12 细胞间DNA的转移
F13 重组
F14 噬菌体
F15 质粒
F16 细胞DNA和RNA的操作
G 原核生物在工业中的应用
G1 原核生物在工业中的应用
H 细菌感染
H1 人类的细菌感染
H2 细菌感染:类型、侵入部位、传播方式、细菌感染出现/扩散的诱发因素及其共同特征
H3 细菌感染的发病机制及毒力
H4 细菌毒素
H5 一种模式细菌病原体——大肠杆菌
H6 人类的防御机制
H7 细菌对免疫系统的逃避
H8 细菌感染的控制
H9 细菌生物武器
I 真核微生物概述
I1 分类学
I2 真核细胞结构
I3 细胞分裂与倍增
J 真菌及其相关门类
J1 真菌的结构与生长
J2 真菌的营养
J3 真菌的繁殖
J4 有益影响
J5 有害影响
K 绿藻门和原生生物
K1 分类学与结构
K2 营养与代谢
K3 生活史
K4 有益影响
K5 有害影响
K6 寄生性原生生物
L 病毒
L1 病毒的结构
L2 病毒的分类学
L3 病毒的蛋白质
L4 病毒的核酸
L5 细胞培养与病毒的生长
L6 病毒的检测
L7 病毒的复制
L8 病毒感染
L9 病毒与免疫系统
L10 病毒疫苗
L11 抗病毒的化学疗法
L12 植物病毒
L13 朊病毒和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进一步阅读书目
索引
比价列表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