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导论
第1章 大众传播生态学的知识基础
1.1 传播生态的基本概念
1.1.1 麦克卢汉的传播生态思想
1.1.2 “传播生态”的涵义
1.2 大众传播生态研究的知识基础
1.2.1 生态学
1.2.2 经济学
1.2.3 社会学
1.3 大众传播生态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第2章 媒介化与拟态环境
2.1 传播媒介与“生活世界殖民化”
2.1.1 生活世界概念
2.1.2 “系统-生活世界”架构与“生活世界殖民化”
2.1.3 系统整合与社会整合
2.2 现代社会对传播媒介的依赖
2.3 拟态环境
2.3.1 关于拟态环境的一般观点
2.3.2 拟态环境的建构:从再现方式到信息方式
2.3.3 拟态环境与意义的生成
第二部分 大众传播技术与组织生态
第3章 大众传播的技术演化
3.1 可即时复制符号——大众传播技术的基因
3.1.1 可即时复制符号:大众传播的信息栽体
3.1.2 大众传播媒介的时空特性
3.1.3 传播媒介的符号信息复制机制
3.1.4 传播媒介技术基因的变异
3.2 大众传播技术史上的电子革命
3.3 因特网与虚拟现实
3.4 大众传播技术的累积性
第4章 大众传播的组织演化
4.1 传播惯例——大众传播组织的基因
4.1.1 组织惯例与创新、演化
4.1.2 传播组织中的惯例
4.2 大众传播组织演化的方向
4.3 大众传播的组织形态
4.3.1 政党传媒与商业传媒
4.3.2 机械组织与有机组织
4.3.3 虚拟组织与网络组织
4.4 大众传播组织的流动性
第5章 大众媒介的产业生态
5.1 媒介产业生态的三个特征
5.1.1 媒介产业链与产业循环
5.1.2 集群竞争与媒介产业的空间生态
5.1.3 媒介产业的价值链与增值生态
5.2 媒介组织与产业的生态位维度
5.2.1 宏观资源维度
5.2.2 生态位宽度、重叠和竞争优势
5.2.3 媒介产业的竞争置换
5.3 大众媒介种群的相互作用
5.3.1 共栖
5.3.2 大众媒介的食物链与捕食
5.3.3 群落层次上的竞争、共存与复杂性
5.4 大众媒介产业的生态平衡
5.5 大众媒介产业的结构演化
第6章 大众媒介的竞争与合作
6.1 大众媒介的竞争力
6.1.1 从生态学看竞争
6.1.2 从管理学看竞争
6.1.3 大众媒介的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
6.2 从对抗竞争到合作竞争
6.2.1 生态对策与竞争力
6.2.2 进化稳定策略与行为
6.2.3 从对抗竞争到合作竞争
6.3 媒介竞争与合作的形态
6.3.1 传播竞合
6.3.2 产业竞合
6.3.3 战略竞合
6.4 媒介的破坏性竞争
6.4.1 生产性竞争与破坏性竞争
6.4.2 媒介的破坏性竞争
6.4.3 超越竞争与垄断
第三部分 大众传播内容与形式生态
第7章 媒介形式与精神生态
7.1 大众媒介、意识形态与霸权
7.1.1 意识形态理论
7.1.2 意识形态与大众媒介
7.1.3 大众媒介的意识形态测度——中国香港的案例
7.2 大众媒介与精神生产
7.2.1 文化工业与精神的生产与消费
7.2.2 “公地的悲剧”与环境的荒漠化
7.2.3 注意力竞争与媒介的病态
7.3 大众媒介与社会心理
7.3.1 书籍与电视
7.3.2 电影与电视
7.3.3 电脑与电视
7.3.4 大众媒介与欲望
7.3.5 大众媒介与都市人的性格
7.4 大众媒介与认知
7.4.1 大众媒介与自我认同
7.4.2 大众媒介与批判性思考
第8章 媒介内容与舆论生态
8.1 大众媒介的公信力
8.2 舆论生成的非媒介因素
8.2.1 沉默的螺旋与频率依赖效应
8.2.2 第三人效果
8.3 谣言与负面信息传播
8.3.1 负面信息传播的类型及其根源
8.3.2 蝴蝶效应与谣言的扩散
8.3.3 大众媒介的缺席与传播的畸变——以“SARS”传言为例
8.4 媒介讯息的生态角色
8.4.1 社会关系中语言与非语言传播的功能
8.4.2 舆论与争议解决、危机转化
第9章 大众媒介与文化生态
第四部分 大众传播交往与行动生态
第10章 大众传播与社会控制
第11章 大众传播与国际交往
第12章 结语:大众传播的生态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