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导读揭开自杀的神秘面纱
  导论
  第一编 非社会因素
  第一章 自杀和心理变态
  一 精神错乱
  二 偏执狂
  三 精神错乱者的自杀
  四 神经衰弱
  五 酗酒
  第二章 自杀与正常的心理状态、种族、遗传
  一 种族的定义
  二 种族与自杀
  三 遗传与自杀
  第三章 自杀与自然因素
  一 气候与自杀
  二 季节性气温与自杀
  三 冷热异常与自杀
  四 昼长与自杀
  第四章 仿效
  一 仿效的定义
  二 不应归因于仿效的事实
  三 仿效是否对自杀有强烈的影响
  四 仿效对社会自杀率没有影响
  第二编 社会因素和社会类型
  第一章 确定社会因素和社会类型的方法
  一 病因学的分类
  二 寻找引起集体自杀的原因
  第二章 利己主义的自杀
  一 宗教信仰影响自杀
  二 个人自由度影响自杀
  三 教育普及度影响自杀
  四 小结
  第三章 利己主义自杀(续)
  一 婚姻状况与自杀
  二 已婚者对自杀可以免疫的原因
  三 丧偶比独身对自杀更具免疫力
  四 家庭群体可以预防自杀
  五 政治群体可以预防自杀
  六 利己主义自杀的成因
  第四章 利他主义的自杀
  一 利他主义自杀产生的土壤及分类
  二 军人自杀率高的原因
  三 为自杀下定义的必要性
  第五章 反常的自杀
  一 经济危机影响自杀
  二 社会制度制约与自杀
  三 工商界异常的自杀
  四 夫妻关系反常引发的自杀
  第六章 不同类型自杀的各种形式
  一 不同类型自杀的形式
  二 自杀性质与选择方式无关
  第三编 作为一般社会现象的自杀
  第一章 自杀的社会因素
  一 自杀取决于社会原因
  二 凯特莱的理论不能解释社会自杀率
  三 一种精神上的外在力量决定自杀率、
  四 这些观点对自杀问题的解答更有利
  第二章 自杀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一 历史上评价自杀是一种犯罪
  二 自杀和犯罪的关系
  三 自杀和杀人在心理上是否具有一致性
  四 自杀和杀人是否取决于不同的社会条件
  第三章 实际的结论
  一 自杀是不是正常的社会学现象
  二 如何消除自杀现象
  三 行业团体可以制止自杀
  四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