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梦的社会建构:中国城市家庭汽车消费研究
作者:林晓珊 (作者)
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6
丛书:中国消费文化研究丛书
页数:295
定价:59.00 元
ISBN-13:9787509732755
ISBN-10:7509732751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汽车:一个现代性的隐喻
第二节 问题与视角
第三节 思路和框架
第四节 方法及意义
第五节 概念界定
第二章 汽车与消费:研究述评
第一节 汽车社会学
第二节 消费需要
第三章 社会变迁与汽车社会的来临
第一节 交通工具的历史变革
第二节 日常生活的消费革命
第三节 汽车社会:一个新的社会形态
第四章 汽车消费的政策转型与制度逻辑
第一节 公车消费
第二节 私车消费
第三节 汽车消费与国家的现代化
第四节 汽车消费与“需要”生产
第五节 汽车消费与民生自由
第五章 汽车与生活世界的空间转型
第一节 生活世界的空间安排
第二节 生活世界的空间错位
第三节 城市空间的汽车化
第四节 空间约束与汽车消费
第六章 消费主义与汽车梦的神话
第一节 “方便”之外
第二节 市场转型与消费主义
第三节 汽车广告的造梦策略
第四节 汽车广告的内容分析
第五节 汽车梦的神话:从启蒙到操纵
第七章 汽车消费与日常生活实践
第一节 汽车消费与身份认同
第二节 生活风格的群体认同
第三节 汽车消费与身体流动
第四节 汽车消费与空间体验
第五节 汽车消费与关系再生产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基本结论
第二节 迈向生活政治的消费实践
第三节 几点余论
第四节 创新、不足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林晓珊,1980年生,福建仙游人,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获社会学博士学位。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获省级社科学术著作出版资金资助1项,入选2010年度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曾获2008年中国社会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11年被评为浙江师范大学第五届“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在《社会》、《青年研究》、《学术研究》、《妇女研究论丛》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目前主要的学术兴趣集中于探索当代中国城市社会中的消费、性别与现代性的关联等方面。
作为一个现代性的隐喻,汽车已成为当前私人消费领域和社会公共生活中的焦点。考察中国城市家庭的汽车消费,为我们更好地揭示国家、市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在日常生活领域发生变迁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中国消费文化研究丛书:汽车梦的社会建构:中国城市家庭汽车消费研究》围绕着城市家庭中的“汽车梦”究竟是如何被社会性地建构起来的展开了深入的分析,认为现代化、城市化以及市场化的制度安排和话语建构,将国家与市场的追求转变成个人的生活理想与日常需要,进而塑造了“汽车梦”的神话,并掩盖了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力量,而在消费欲望遭受结构性因素宰制的同时,消费者亦将汽车当做重构日常生活实践的一种自主性工具,因而“汽车梦”的建构实际上隐含着受控与自主的双重政治意涵,它是中国城市家庭的消费实践迈向生活政治的标志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