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型论坛现象的案例研究: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视角
作者:朱峰 (作者)
出版: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2.5
定价:42.00 元
ISBN-13:9787513012966
ISBN-10:7513012962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引言
1.1 理论背景
1.1.1 空间内涵的演变及其理论困境
1.1.2 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空间观及研究思路
1.2 现实背景
1.2.1 论坛现象的出现
1.2.2 论坛举办情况描述
1.2.3 论坛现象特征及“政府型论坛冶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目的
1.3.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行动者网络理论(ANT)综述
2.1.1 产生背景及理论形成过程
2.1.2 理论主张、概念与方法
2.1.3 ANT在各研究领域的应用
2.1.4 小结:ANT评述
2.2 ANT的空间观、研究方法及应用
2.2.1 基于网络的空间
2.2.2 通过转译描述空间过程
2.2.3 在研究中的应用
2.2.4 小结:在应用ANT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3 地理学对事件的研究
2.3.1 地理学对事件的研究及节事地理学
2.3.2 主要研究内容
2.3.3 小结:新的理论工具的引入
2.4 会议的行动者研究
2.4.1 会议和论坛的有关概念
2.4.2 会议的行动者研究
2.4.3 小结:中国情境下的研究问题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理论分析框架
3.1.1 ANT对本研究的适用性
3.1.2 ANT作为理论分析框架
3.2 研究方法
3.2.1 社会实验室研究
3.2.2 资料收集
3.2.3 整理和资料分析的方式
3.3 研究者的反思
3.3.1 研究过程的反思
3.3.2 与被研究者的关系
3.3.3 伦理道德的反思
3.4 研究设计框架
第四章 提出论坛方案并使之成为必经之点
4.1 论坛方案提出过程
4.1.1 论坛方案提出背景
4.1.2 参与论坛的各方
4.1.3 提出论坛举办方案
4.2 使论坛成为必经之点
4.2.1 D省政府面临的难题
4.2.2 限定参与各方角色
4.2.3 转译兴趣使论坛成为必经之点
4.3 小结:转译过程一--使论坛成为OPP
第五章 筹备工作的展开与行动者参与过程
5.1 筹备工作的展开
5.1.1 组建筹备机构
5.1.2 装备论坛筹备办公室
5.1.3 与各方签订合作协议
5.1.4 赋予筹备任务
5.1.5 强化与省政府的联系
5.2 行动者参与方式
5.2.1 创造使行动者留在论坛内的“装置冶
5.2.2 消除与其他实体结盟的可能
5.2.3 使联结更加广泛和稳固
5.3 小结:转译过程二--行动者的参与
第六章 筹备中的关键环节与行动者招募
6.1 筹备中的五个关键环节
6.1.1 嘉宾邀请
6.1.2 发言嘉宾的确定
6.1.3 议程设置
6.1.4 宣传活动
6.1.5 辩论活动设计
6.2 行动者招募
6.2.1 行动者之间的较量及协商
6.2.2 招募行动者的方式
6.2.3 清点论坛的行动者
6.2.4 从行动者到论坛同盟的过程
6.3 小结:转译过程三--行动者招募
第七章 论坛举办与行动者表征
7.1 论坛举办
7.1.1 举办地点
7.1.2 现场设计与布置
7.1.3 座次
7.1.4 论坛报道
7.2 行动者表征
7.2.1 置换的必要性
7.2.2 论坛中的置换与代言
7.3 小结:转译过程四--通过表征动员同盟者
第八章 论坛空间特征分析
8.1 论坛中的空间要素
8.1.1 论坛主题选择:问题的时空转化
8.1.2 嘉宾邀请:将地方与全球统一在联结行动中并消解尺度
8.1.3 嘉宾出席:对作为资源的时间的占用
8.1.4 议程设置:固化联结、分配时间资源并展示
8.1.5 举办地点、现场布置与座次:空间因素的组合及表征作用
8.2 论坛空间特征的ANT视角分析
8.2.1 论坛作为网络空间的特征
8.2.2 论坛网络联结的转译过程
8.3 小结:论坛网络空间的特征
第九章 更多案例及对论坛现象的解释
9.1 D省论坛案例的初步结论
9.2 对其他案例的解释力
9.2.1 2009D省开放论坛
9.2.2 2009国际旅游合作论坛与流产的D省-东盟论坛
9.2.3 大学生世界遗产保护论坛
9.2.4 C市城市休闲生态旅游高峰论坛
9.2.5 博鳌亚洲论坛
9.3 论坛现象的解释
9.3.1 表达需要催生了论坛表征工具
9.3.2 转译活动使论坛更受举办者青睐
9.3.3 论坛的联结功能契合了行动者结盟的需求
9.4 小结:论坛的联结、转译、表征三大功能
第十章 结论与讨论
10.1 研究结论
10.1.1 研究问题的结论
10.1.2 研究目的的实现
10.2 研究贡献
10.2.1 理论贡献
10.2.2 现实贡献
10.3 研究不足与讨论
10.3.1 研究不足
10.3.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2005年7月份报纸报道的论坛
附录2匿名对照表
作者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后记
9.4.1 相关机制
9.4.2 配套制度
9.5 培育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人才和队伍
9.5.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9.5.2 学生工作人员与辅导员队伍
9.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1北京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水平调查问卷
附录2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水平调查访谈提纲
致谢
朱峰,理学博士,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山东大学(威海)旅游管理系主任,山东大学威海旅游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兼任国家旅游局规划专家库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规划与管理、会展旅游及旅游电子商务,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并主持国家级、省级研究课题多项,参与新疆喀纳斯等国内重要旅游目的地规划若干项。
《政府型论坛现象的案例研究: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视角》是国内人文地理学领域首部以行动者网络理论(ANT)为理论框架做实证研究的学术著作,提供了人文地理学如何引入ANT进行空间研究的例证,实现了借助ANT融合空间内涵中的二元对立之企图。研究采用ANT的转译理论框架对政府型论坛的空间过程和特征进行分析,识别出论坛空间的拓扑性和异质性等特征以及联结、转译和表征的功能,说明了正是这些特征和功能契合了举办者的需要而导致论坛现象在中国出现。研究将关注点聚焦于论坛这一事件的过程,揭示了事件微观层面的发生机理,揭示了中国情境下政府作为会议组织者的行为特征。《政府型论坛现象的案例研究: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视角》提出的ANT理论分析框架对于以行动者为关键点的其他事件、冲突等问题同样具有适用性,可供从事ANT、空间、事件及旅游研究的人员阅读和参考。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