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体系:功能、脆弱性与监管改革
作者:唐红娟 (作者)
出版: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2.5
页数:211
定价:39.00 元
ISBN-13:9787513013529
ISBN-10:7513013527
去豆瓣看看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影子银行体系的概念、特征与发展研究
2.2 影子银行体系与国际金融危机的关系研究
2.3 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方法与措施研究
2.4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研究
2.5 文献评述
第3章 影子银行体系的运作与功能分析
3.1 影子银行体系的定义
3.2 影子银行体系的构成与运作
3.3 影子银行体系的功能
第4章 影子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分析
4.1 影子银行体系的顺周期性强化了系统性风险
4.2 影子银行体系高度的期限错配增大了流动性风险
4.3 影子银行体系过度复杂的金融创新加剧了金融虚拟性
4.4 影子银行体系的高杠杆蕴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与损失隐患
4.5 影子银行体系的高度关联性加大了金融风险的积聚与扩散
4.6 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套利行为弱化了金融监管的效果
4.7 影子银行体系脱离公共安全网增强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
第5章 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理论分析与总体思路
5.1 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理论分析
5.2 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制度安排
5.3 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操作框架
第6章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功能与风险监测分析
6.1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构成与发展
6.2 影子银行体系的中外比较
6.3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功能与宏观效应分析
6.4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监测与分析
第7章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监管改革的政策建议
7.1 影子银行体系监管改革的国际比较
7.2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现状与突出问题
7.3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监管改革的政策建议
第8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唐红娟,汉族,1973年生,现为中华女子学院管理学院教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金融系金融学博士研究生,从事金融学、管理学相关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创新、资本市场和金融体制改革。曾从事过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和企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迄今已出版独著、参编著作6部,在学术期刊和报纸发表学术论文25篇,主持和参加近20项各级课题的研究。
《影子银行体系:功能、脆弱性与监管改革》厘清了影子银行体系的性质、定义与构成,结合影子银行体系的运作过程,探讨了影子银行体系的主要功能,从顺周期性、期限错配、金融创新、杠杆、关联性、监管套利及金融安全网角度剖析了影子银行体系的脆弱性,论述了影子银行体系审慎监管的制度安排与框架,研究了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现状及特点,构建了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实证分析了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宏观经济效应与风险走势,阐述比较了FSB、美英欧日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改革,分析了中国金融监管的现状与突出问题,提出了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监管改革的政策建议。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