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学原理
作者:刘士林 著
出版:海南出版社 2006.12
页数:232
定价:29.80 元
ISBN-10:754431720X
ISBN-13:9787544317207
去豆瓣看看 自序
第一章 方法论
1 对象与范围
2 自然本体论与社会本体论
3 “经”诗学与“史”诗学
4 诗学人类学方法论的提出
5 诗的本质与现象
6 结构主义的视角
7 人类学的历史考察
第二章 诗性文化论
1 描述与阐释
2 诗性智慧的内在机制
3 区分“文化”与“文明”
4 历史、文学与民俗视角
第三章 本源论
1 发生学的逻辑结构
2 兴比赋的发生顺序
3 “兴”的本体分析
4 “比”的本体分析
5 兴比赋合说
6 发生学的历史结构
7 周六诗新考
第四章 体用论
1 诗体代变与深层结构
2 即体即用的兴观群怨
3 诗可以兴
4 诗可以观
5 观物之文·观物之象·观物之理·观物之妙
6 “朝夕”与“俯仰”
7 “诗可以群”与“诗可以怨”
第五章 本体论
1 本体论问题是它的质朴性
2 “构建性”与“调节性”
3 本源性的思
4 本源性的言说
5 听:诗之声与乐之音
6 看:诗中画与画中诗
7 写:有韵之文与文而成音
后记
刘士林,1966年生于河北曲阳,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中国美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学学术创新团队负责人等。自20世纪90年代始,主要从事美学、中国诗学、当代文化研究;近年来致力于“现代学者旧体诗词”、“江南美学与文化”、“都市文化研究”的探索。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多种,代表作有《中国诗性文化》、《先验批判》、《澄明美学》、《新道德主义》、《苦难美学》、《20世纪中国学人之诗研究》。曾获第12届中国图书奖、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
世纪残照,千年熹微,所谓古今气运一大迁移者,其物是人非、阴紆阳惨之状,不可胜言矣。初,余迫于生计,栖身汴都。方尺陋室,蜷曲室碍。然环堵皆书,朝夕寓目,意志昂然,不改其乐。感百年苍黄,思返本开新,以吾中华文化之本体俱存于诗学之统系,大异西方诸国诸族,始首倡“中国诗性文化”之新理念,时值年少英发,撰《中国诗哲论》(即丛书之《中国诗学精神》)、《中国诗学人类学》(即丛书之《中国诗学原理》),及《中国诗性文化》三书,期深究天地万物之心,以明吾族吾民之性。其间困顿曲折,暮鼓晨钟,难与外人道。
……旧版凋蔽,诸本多不复见,承蒙友人相惜,佐以文集行世。遂乎校一过:复蒐集零丁,裒成一帙,是为《中国诗词之美》。此巧《中国诗性文化系列》之所由出也。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