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电影美学体系
作者:王志敏  著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1
丛书:北京大学影视艺术丛书
页数:238
定价:26.00 元
ISBN-10:7301092164
ISBN-13:9787301092163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绪论:电影美学成立论
  一 电影美学:一种电影理论形态
  二 电影:一种专门制作表面现象的媒介
  (一)麦茨的电影状态论
  (二)影像与声音:广义电影观
  三 美学:一个专门研究表面现象的学科
  四 电影美学的发展状况
  第二章
  理论:电影美学定位论
  一 西方电影理论的发展阶段
  二 从电影学的命运看中西电影理论的差异
  三 电影理论:在差异与关联中定位
  四 电影批评的价值:必须承受之重
  五 电影理论的核心:概念、观点与框架
  六 理论反思:在价值与局限中定位
  第三章
  电影:电影美学对象论
  一 电影是一种媒介
  二 电影作为艺术
  (一)艺术标准的困难
  (二)艺术的分类界定
  (三)艺术一词的含义
  (四)艺术起源的探讨模式
  (五)艺术观念的变迁
  (六)艺术中的稳定性
  三 电影作为语言
  第四章
  美学:电影美学基础论
  一 审美现象的一般特点
  二 美学研究的意义
  三 美学研究的困难
  四 美学研究的条件
  五 美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六 审美对象的构成要素
  七 审美形态的特征
  第五章
  估价:电影美学规律论
  一 审美估价系统的推定
  二 转换性规律:关联律
  三 结构性规律:穿透律
  四 综合性规律:权重律
  (一)私情故事的均衡模式
  (二)匪帮片的均衡模式
  (三)战争残酷片的均衡模式
  (四)审美极致原则
  五 有机性规律:全息律
  第六章
  表意:电影美学系统论
  一 电影作品表意系统的构成
  二 电影作品的基本创作方式
  (一)知觉创作法
  (二)故事创作法
  (三)思想创作法
  (四)特征创作法
  三 电影作品的知觉单元表意
  (一)知觉单元的影像构成
  (二)知觉单元的声音构成
  (三)知觉单元表现故事的特点
  (四)知觉面表现思想和特征的特点
  四 电影作品的故事单元表意
  (一)故事单元表现思想的特点:讲述
  (二)故事单元表现特征的特点:结构
  五 电影作品的思想单元表意
  六 电影作品特征单元的确定
  (一)特征的非整体性表达
  (二)特征的整体性表达
  第七章
  后现代:电影美学背景论
  一 崇高性的消解:神俗的分野
  二 表述结构的零散化:镶嵌与拼接
  三 故事的决定论色彩:对命运的关注
  四 表述方式的游戏化:“戏仿”与“戏拟”
  五 表述驱动的“反俄底浦斯化”:为欲望申诉
  附录一
  思考问题
  附录二
  参考资料
  后 记
  王志敏,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主编、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主任、电影研究所所长。现为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国电影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五届理事及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理事、北京市美学会理事、2002年—2006年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兼职教授及博士生导师。1991年被国家教委和中宣部授予“八十年代优秀大学毕业生”称号,同年被广播电影电视部和人事部评为全国广电系统先进工作者。
  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学、艺术学、电影美学、电影理论等,已发表译著百万字以上、其中专著三部,与人合著和参加编写的著作多部,论文数十篇,多被收入学术文集。
  本书是北京大学影视艺术丛书之一种。全部内容有七部分组成,可以简称为“电影美学七论”:电影美学成立论、电影美学定位论、电影美学对象论、电影美学基础论、电影美学规律论、电影美学系统论、电影美学背景论。
  全部内容可以概括为:七论、八概念、五观、理论三要件、审美形态六特征、美学发展五时期、电影语言发展三阶段、电影理论发展三模式、电影美学四规律、电影作品表意系统的三层面四单元六线索、当代电影的五大世界性特征。
  本书对电影美学研究范围内的一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进行了重要的理论阐述和梳理。在电影美学、电影理论的基本概念、方法论和观念等诸多方面都有重要的理论建树。对于中国的美学学科及电影美学学科建设,对于中国的电影高等专业教育,乃至对于中国的高等文科及艺术教育等方面,都具有特别重要的参考价值。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