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功能性食品

目 录内容简介
第1篇 总 论
第1篇 内容概况3
1 功能性食品的定义、概念及现状4
11 概述4
12 功能性食品的定义及概念6
121 功能性食品的科学基础7
122 功能性食品:一种概念而不是一种制品7
123 功能性食品科学7
124 功能性食品的健康声称8
125 不同国家对功能性食品概念的定义8
13 功能性食品与药品的区别11
14 功能性食品术语与其他术语的区别12
141 特定膳食用途食品13
142 医疗食品14
143 强化或富集食品15
144 膳食补充剂16
145 健康食品17
146 营养治疗品18
147 新型食品19
15 日本功能性食品的研究现状19
151 日本功能性食品现状19
152 功能性因子的研究进展21
16 我国保健(功能)食品的现状及展望24
161 我国保健食品的现状25
162 我国保健(功能)食品的问题及思考27
163 21世纪我国保健(功能)食品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29
本章参考文献30
2 植物功能性食品31
21 概述31
22 植物功能性食品的定义、范畴31
221 植物功能性食品的定义及概念31
222 直接的植物功能性食品32
223 间接的植物功能性食品35
23 植物功能性食品的开发途径37
231 水果加工的副产物38
232 蔬菜加工的副产物39
24 预防衰老或抗氧化功能的植物功能性食品41
241 天然抗氧化剂概况41
242 天然抗氧化剂与衰老49
243 天然抗氧化剂与慢性疾病50
244 以天然抗氧化剂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植物功能性食品53
25 癌症预防的植物功能性食品54
251 多阶段化学致癌过程54
252 癌症化学预防55
253 膳食植物或其组分的抗癌或抑制肿瘤效果56
254 癌症预防效果的植物功能性食品59
26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植物功能性食品59
261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能性因子60
262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植物功能性食品64
本章参考文献64
3 植物功能性食品因子66
31 概述66
32 植物功能性食品因子概况67
321 碳水化合物及磷脂67
322 含氮化合物(生物碱除外)70
323 生物碱类72
324 酚类化合物73
325 萜类化合物83
本章参考文献90
第2篇 果蔬来源的功能性食品
第2篇 内容概况95
4 葱属功能性食品97
41 概述97
42 葱属植物的风味化学成分及其前体物质98
421 葱属植物的风味前体物质[即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99
422 葱属植物风味物质的形成过程100
43 大蒜的生物活性物质研究概况102
431 大蒜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物质102
432 生理功能或药理研究进展104
44 洋葱的生物活性物质研究概况120
441 洋葱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物质121
442 生理功能或药理研究122
45 大蒜及洋葱生物活性物质的分析检测方法125
451 HPLC法测量葱属植物中的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126
452 GC法测量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127
46 葱属植物的含硫化合物的代谢及吸收128
47 大蒜及洋葱生物活性物质的安全性129
48 大蒜或洋葱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及应用前景130
481 大蒜及洋葱精油或蒜素的开发131
482 葱属植物精油在功能性食品或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前景132
本章参考文献133
5 番茄功能性食品138
51 概述138
52 番茄及其制品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概况138
521 番茄的色素成分139
522 类黄酮139
523 糖苷型生物碱140
524 N-连接低聚糖140
53 番茄红素的结构、生物合成及加工的影响141
531 番茄红素的化学结构及性质141
532 番茄红素的分布及含量142
533 番茄红素的生物合成142
534 食品加工对番茄红素的影响143
54 番茄红素的生理功能144
541 抗氧化作用144
542 调节免疫功能146
543 诱导细胞间隙连接通讯147
544 其他生理功能147
55 番茄红素与慢性疾病的预防147
551 番茄红素与癌症148
552 番茄红素与心血管疾病153
553 番茄红素与其他疾病153
56 番茄红素的吸收、代谢以及生物有效性154
561 番茄红素的摄食量154
562 番茄红素的吸收、输送及代谢154
563 番茄红素的生物有效率154
564 人体组织中番茄红素的含量155
57 番茄红素的开发及其在功能性食品的应用前景156
571 国内外番茄红素的生产概况156
572 番茄红素的生产工艺概况156
573 番茄红素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前景158
本章参考文献159
6 葡萄功能性食品162
61 概述162
62 葡萄及葡萄酒中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物质概况162
621 葡萄及葡萄酒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概况(种类及结构)163
622 葡萄籽或皮的生物活性物质的分布及含量167
623 葡萄果渣的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含量169
624 红葡萄酒的生物活性物质170
63 葡萄及其生物活性物质的生理功能研究进展172
631 葡萄及其生物活性物质的抗氧化研究(及机制)172
632 葡萄酒或葡萄生物活性物质与心脑血管疾病176
633 红葡萄酒或葡萄来源的多酚类化合物与癌症(或肿瘤)181
634 葡萄酒或葡萄的多酚类化合物与炎症183
635 葡萄酒或葡萄的多酚类化合物与神经疾症184
636 葡萄酒或葡萄多酚类化合物的其他效果185
64 葡萄来源的生物活性物质的吸收及代谢186
65 葡萄来源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的分析及检测187
66 葡萄酒及其多酚类化合物的安全性188
67 葡萄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及其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前景189
671 葡萄功能性食品的开发途径及注意事项190
672 葡萄籽萃取物的开发191
673 葡萄生物活性物质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前景191
本章参考文献192
7 柑橘功能性食品196
71 概述196
72 柑橘来源的生物活性物质概况196
721 类黄酮类197
722 类柠檬苦素化合物201
723 类胡萝卜素类205
724 香豆素类及羟基肉桂酸类化合物206
725 单萜类化合物207
726 其他生物活性物质208
73 柑橘生物活性物质的生理功能进展208
731 类黄酮的生理功能209
732 类柠檬苦素化合物的生理功能211
74 柑橘来源生物活性物质的分析检测方法213
741 TLC法测量柑橘果汁中的类柠檬苦素配糖体或糖苷214
742 LC-MS检测甜橙种子中的类柠檬苦素化合物214
75 柑橘类黄酮以及类柠檬苦素化合物的吸收及代谢215
751 柚皮苷和柚苷配基的代谢药物动力学比较215
752 圣草枸橼苷的肠内代谢216
753 柑橘类柠檬苦素化合物在人体中的生物效价217
76 柑橘生物活性物质的安全性218
761 柑橘类黄酮218
762 类柠檬苦素219
77 柑橘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及其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前景219
771 柑橘果皮中香精油、类胡萝卜素、果胶、橘皮苷和膳食纤维的提取220
772 吸附树脂吸附法制备橘皮苷220
773 酶改性橘皮苷或柚皮苷的开发及应用前景221
774 类柠檬苦素化合物的开发以及应用前景225
本章参考文献225
8 苹果功能性食品228
81 概述228
82 苹果的化学组分及生物活性物质概况229
821 苹果的一般化学成分229
822 苹果加工副产物的化学成分229
823 苹果多酚类231
824 红色色素(花色苷类)233
825 膳食纤维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233
83 苹果多酚的生理功能233
831 抗氧化作用234
832 改善机体内脂质代谢功能236
833 抗龋齿效果236
834 抑制血压上升作用237
835 抗过敏作用238
84 苹果生物活性物质的分析检测238
841 样品的制备239
842 色谱条件239
843 检测图谱239
85 苹果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及其功能性食品的前景240
851 苹果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现状240
852 苹果多酚的开发及应用前景241
本章参考文献242
第3篇 油料作物来源的功能性食品
第3篇 内容概况247
9 大豆功能性食品249
91 概述249
92 大豆及其制品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概况250
921 大豆中天然存在的生物活性物质250
922 大豆加工过程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252
923 大豆发酵制品的生物活性物质254
93 大豆异黄酮的化学结构、分布及含量256
931 大豆异黄酮的化学结构256
932 大豆异黄酮的分布及含量257
94 大豆皂苷的化学结构、分布及含量258
941 大豆皂苷的化学结构及其含量258
942 DDMP大豆皂苷的降解及反应261
95 大豆及其生物活性物质的生理功能262
951 大豆蛋白的生理功能262
952 大豆异黄酮的生理功能264
953 大豆皂苷的生理功能269
96 大豆异黄酮及大豆皂苷的分析检测方法271
961 大豆异黄酮的分析检测271
962 大豆皂苷的分析检测272
97 大豆生物活性物质的吸收、代谢以及生物有效性273
971 异黄酮的吸收273
972 异黄酮的代谢274
973 影响异黄酮代谢的因素275
98 大豆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及其功能性食品的前景278
981 大豆异黄酮的开发及应用前景279
982 大豆皂苷的开发及应用前景282
本章参考文献283
10 芝麻及亚麻功能性食品286
101 概述286
102 芝麻的化学组成及生物活性物质概况287
1021 芝麻籽中的抗氧化剂287
1022 芝麻油中的抗氧化剂288
103 亚麻籽的化学组成及生物活性物质概况292
104 芝麻及亚麻木酚素化合物的生理功能292
1041 抗氧化作用293
1042 调节胆固醇代谢效果294
1043 抗癌及抑制肿瘤效果296
1044 调节脂质代谢功能298
1045 促进乙醇代谢及保护肝脏功能298
1046 抗高血压及降血糖效果299
105 芝麻及亚麻中的木酚素化合物的分析检测300
106 芝麻及亚麻木酚素化合物的吸收、代谢及排泄300
1061 哺乳动物木酚素肠二醇和肠内酯的氧化代谢301
1062 哺乳动物木酚素化合物的新型前体物质301
第1篇 内容概况3
1 功能性食品的定义、概念及现状4
11 概述4
12 功能性食品的定义及概念6
121 功能性食品的科学基础7
122 功能性食品:一种概念而不是一种制品7
123 功能性食品科学7
124 功能性食品的健康声称8
125 不同国家对功能性食品概念的定义8
13 功能性食品与药品的区别11
14 功能性食品术语与其他术语的区别12
141 特定膳食用途食品13
142 医疗食品14
143 强化或富集食品15
144 膳食补充剂16
145 健康食品17
146 营养治疗品18
147 新型食品19
15 日本功能性食品的研究现状19
151 日本功能性食品现状19
152 功能性因子的研究进展21
16 我国保健(功能)食品的现状及展望24
161 我国保健食品的现状25
162 我国保健(功能)食品的问题及思考27
163 21世纪我国保健(功能)食品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29
本章参考文献30
2 植物功能性食品31
21 概述31
22 植物功能性食品的定义、范畴31
221 植物功能性食品的定义及概念31
222 直接的植物功能性食品32
223 间接的植物功能性食品35
23 植物功能性食品的开发途径37
231 水果加工的副产物38
232 蔬菜加工的副产物39
24 预防衰老或抗氧化功能的植物功能性食品41
241 天然抗氧化剂概况41
242 天然抗氧化剂与衰老49
243 天然抗氧化剂与慢性疾病50
244 以天然抗氧化剂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植物功能性食品53
25 癌症预防的植物功能性食品54
251 多阶段化学致癌过程54
252 癌症化学预防55
253 膳食植物或其组分的抗癌或抑制肿瘤效果56
254 癌症预防效果的植物功能性食品59
26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植物功能性食品59
261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能性因子60
262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植物功能性食品64
本章参考文献64
3 植物功能性食品因子66
31 概述66
32 植物功能性食品因子概况67
321 碳水化合物及磷脂67
322 含氮化合物(生物碱除外)70
323 生物碱类72
324 酚类化合物73
325 萜类化合物83
本章参考文献90
第2篇 果蔬来源的功能性食品
第2篇 内容概况95
4 葱属功能性食品97
41 概述97
42 葱属植物的风味化学成分及其前体物质98
421 葱属植物的风味前体物质[即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99
422 葱属植物风味物质的形成过程100
43 大蒜的生物活性物质研究概况102
431 大蒜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物质102
432 生理功能或药理研究进展104
44 洋葱的生物活性物质研究概况120
441 洋葱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物质121
442 生理功能或药理研究122
45 大蒜及洋葱生物活性物质的分析检测方法125
451 HPLC法测量葱属植物中的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126
452 GC法测量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127
46 葱属植物的含硫化合物的代谢及吸收128
47 大蒜及洋葱生物活性物质的安全性129
48 大蒜或洋葱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及应用前景130
481 大蒜及洋葱精油或蒜素的开发131
482 葱属植物精油在功能性食品或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前景132
本章参考文献133
5 番茄功能性食品138
51 概述138
52 番茄及其制品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概况138
521 番茄的色素成分139
522 类黄酮139
523 糖苷型生物碱140
524 N-连接低聚糖140
53 番茄红素的结构、生物合成及加工的影响141
531 番茄红素的化学结构及性质141
532 番茄红素的分布及含量142
533 番茄红素的生物合成142
534 食品加工对番茄红素的影响143
54 番茄红素的生理功能144
541 抗氧化作用144
542 调节免疫功能146
543 诱导细胞间隙连接通讯147
544 其他生理功能147
55 番茄红素与慢性疾病的预防147
551 番茄红素与癌症148
552 番茄红素与心血管疾病153
553 番茄红素与其他疾病153
56 番茄红素的吸收、代谢以及生物有效性154
561 番茄红素的摄食量154
562 番茄红素的吸收、输送及代谢154
563 番茄红素的生物有效率154
564 人体组织中番茄红素的含量155
57 番茄红素的开发及其在功能性食品的应用前景156
571 国内外番茄红素的生产概况156
572 番茄红素的生产工艺概况156
573 番茄红素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前景158
本章参考文献159
6 葡萄功能性食品162
61 概述162
62 葡萄及葡萄酒中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物质概况162
621 葡萄及葡萄酒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概况(种类及结构)163
622 葡萄籽或皮的生物活性物质的分布及含量167
623 葡萄果渣的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含量169
624 红葡萄酒的生物活性物质170
63 葡萄及其生物活性物质的生理功能研究进展172
631 葡萄及其生物活性物质的抗氧化研究(及机制)172
632 葡萄酒或葡萄生物活性物质与心脑血管疾病176
633 红葡萄酒或葡萄来源的多酚类化合物与癌症(或肿瘤)181
634 葡萄酒或葡萄的多酚类化合物与炎症183
635 葡萄酒或葡萄的多酚类化合物与神经疾症184
636 葡萄酒或葡萄多酚类化合物的其他效果185
64 葡萄来源的生物活性物质的吸收及代谢186
65 葡萄来源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的分析及检测187
66 葡萄酒及其多酚类化合物的安全性188
67 葡萄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及其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前景189
671 葡萄功能性食品的开发途径及注意事项190
672 葡萄籽萃取物的开发191
673 葡萄生物活性物质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前景191
本章参考文献192
7 柑橘功能性食品196
71 概述196
72 柑橘来源的生物活性物质概况196
721 类黄酮类197
722 类柠檬苦素化合物201
723 类胡萝卜素类205
724 香豆素类及羟基肉桂酸类化合物206
725 单萜类化合物207
726 其他生物活性物质208
73 柑橘生物活性物质的生理功能进展208
731 类黄酮的生理功能209
732 类柠檬苦素化合物的生理功能211
74 柑橘来源生物活性物质的分析检测方法213
741 TLC法测量柑橘果汁中的类柠檬苦素配糖体或糖苷214
742 LC-MS检测甜橙种子中的类柠檬苦素化合物214
75 柑橘类黄酮以及类柠檬苦素化合物的吸收及代谢215
751 柚皮苷和柚苷配基的代谢药物动力学比较215
752 圣草枸橼苷的肠内代谢216
753 柑橘类柠檬苦素化合物在人体中的生物效价217
76 柑橘生物活性物质的安全性218
761 柑橘类黄酮218
762 类柠檬苦素219
77 柑橘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及其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前景219
771 柑橘果皮中香精油、类胡萝卜素、果胶、橘皮苷和膳食纤维的提取220
772 吸附树脂吸附法制备橘皮苷220
773 酶改性橘皮苷或柚皮苷的开发及应用前景221
774 类柠檬苦素化合物的开发以及应用前景225
本章参考文献225
8 苹果功能性食品228
81 概述228
82 苹果的化学组分及生物活性物质概况229
821 苹果的一般化学成分229
822 苹果加工副产物的化学成分229
823 苹果多酚类231
824 红色色素(花色苷类)233
825 膳食纤维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233
83 苹果多酚的生理功能233
831 抗氧化作用234
832 改善机体内脂质代谢功能236
833 抗龋齿效果236
834 抑制血压上升作用237
835 抗过敏作用238
84 苹果生物活性物质的分析检测238
841 样品的制备239
842 色谱条件239
843 检测图谱239
85 苹果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及其功能性食品的前景240
851 苹果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现状240
852 苹果多酚的开发及应用前景241
本章参考文献242
第3篇 油料作物来源的功能性食品
第3篇 内容概况247
9 大豆功能性食品249
91 概述249
92 大豆及其制品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概况250
921 大豆中天然存在的生物活性物质250
922 大豆加工过程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252
923 大豆发酵制品的生物活性物质254
93 大豆异黄酮的化学结构、分布及含量256
931 大豆异黄酮的化学结构256
932 大豆异黄酮的分布及含量257
94 大豆皂苷的化学结构、分布及含量258
941 大豆皂苷的化学结构及其含量258
942 DDMP大豆皂苷的降解及反应261
95 大豆及其生物活性物质的生理功能262
951 大豆蛋白的生理功能262
952 大豆异黄酮的生理功能264
953 大豆皂苷的生理功能269
96 大豆异黄酮及大豆皂苷的分析检测方法271
961 大豆异黄酮的分析检测271
962 大豆皂苷的分析检测272
97 大豆生物活性物质的吸收、代谢以及生物有效性273
971 异黄酮的吸收273
972 异黄酮的代谢274
973 影响异黄酮代谢的因素275
98 大豆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及其功能性食品的前景278
981 大豆异黄酮的开发及应用前景279
982 大豆皂苷的开发及应用前景282
本章参考文献283
10 芝麻及亚麻功能性食品286
101 概述286
102 芝麻的化学组成及生物活性物质概况287
1021 芝麻籽中的抗氧化剂287
1022 芝麻油中的抗氧化剂288
103 亚麻籽的化学组成及生物活性物质概况292
104 芝麻及亚麻木酚素化合物的生理功能292
1041 抗氧化作用293
1042 调节胆固醇代谢效果294
1043 抗癌及抑制肿瘤效果296
1044 调节脂质代谢功能298
1045 促进乙醇代谢及保护肝脏功能298
1046 抗高血压及降血糖效果299
105 芝麻及亚麻中的木酚素化合物的分析检测300
106 芝麻及亚麻木酚素化合物的吸收、代谢及排泄300
1061 哺乳动物木酚素肠二醇和肠内酯的氧化代谢301
1062 哺乳动物木酚素化合物的新型前体物质301
目 录内容简介
《植物功能性食品》为全面介绍植物功能性食品的专著。全书共分4篇,第1篇为总论,介绍功能性食品、植物功能性食品及食品因子;第2篇为果蔬来源的功能性食品,介绍葱属、番茄、葡萄、柑橘、苹果功能性食品;第3篇为油料作物来源的功能性食品,介绍大豆、芝麻或亚麻、橄榄功能性食品;第4篇为茶叶及香辛料来源的功能性食品,介绍茶叶、姜黄、生姜功能性食品。
比价列表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