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变迁研究系列:近代以来中国金融变迁的回顾与反思
作者:吴景平,戴建兵 主编
出版:上海远东出版社 2012.5
页数:380
定价:68.00 元
ISBN-13:9787547605738
ISBN-10:7547605737
去豆瓣看看 Ⅰ 辛亥之前
光绪十一年八九月间关于设立国家银行的争论
近代中国民间金融业与农产品出口的互动
清末金融危机与天津商会
清代云南铜矿垄断经营利润的考察
晚清各类厘金银锭考述
Ⅱ 民国时期
关于民国年间的一些花店票
四明银行纸币印制与暗记
论钱庄在代近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地位和作用
近代上海黄金市场的标金投机
近代上海华资银行在河北省的发展(清末至抗战前)
直隶省银行概论
1918~1936年中资银行业结构初探
顾翊群的经济思想与法币改革
中国银行的官商股份变化与管理体制变迁(1912~1937)
中国近代银行连锁董监制浅析
沦陷区上海银行家的转向——以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复业为例
抗战时期大后方金融网中的县银行建设
20世纪30年代中国商业汇票的制度创新
20世纪40年代中央银行宁夏分行业务述评
南京政府前期中国农业合作金融体系探析
国民政府与民国时期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的嬗变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上海钱庄业
关于战后伪中储券兑换决策的制定经过
Ⅲ 1949年以来
新中国建立初期对通货膨胀的治理及其启示
公私合营、产权变革与私营金融业的终结
略论改革开放以来的金融发展与制度变迁
上海市档案馆馆藏金融业档案及其开发利用
后记
吴景平,1950年生,上海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毕业,法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中国金融史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校务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主要从事中国金融史、中外关系史研究。主要著作有:《宋子文评传》、《宋子文思想研究》、《上海金融的现代化与国际化》、《上海金融业与国民政府关系研究(1927~1937)》、《抗战时期的上海经济》等。
戴建兵,1963年生,河北唐山人。复旦大学博士,现为河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钱币学会、新加坡亚洲钱币学会学术委员。主要从事金融史及金融学的教学、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国家重大社科工程项目1项。出版有《中国近代纸币》、《中国钱票》等。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对于维系和促进现代社会经济的运作有着重要作用,与社会的方方面面乃至每个社会成员,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随着中国经济与整个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随着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推进,金融诸领域的状况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对于金融学理、实务和实际运作的研究也得到极大的重视。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人们对于中国金融领域的历史变迁却了解不多,专门的研究成果甚少。事实上,中国金融领域的变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包括货币、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相应制度的沿革变迁,以及金融与经济增长、工商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在世界金融体系的园地中别具一格。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