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会正义,后现代主义和城市
一、正义和后现代状况
二、社会正义和现代性
三、社会正义
四、从现代主义话语到后现代主义话语的转变
2 后现代的多重意义探讨
一、后现代状况
二、后现代主义
三、后现代性
3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城市理论
一、现代与后现代理论的含义
二、转变的主要特征
三、我们的思考
四、城市社会学
4 西方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评析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的主要发展阶段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理论创新
三、生态思想的共识将指导未来的城市规划
5 网络时代的“田园城市”——评威廉·J·米切尔的《比特之城》
一、 “电子公民”
二、 “重组的建筑”
三、 “软城市”
6“数字化生存”时代对建筑的影响
一、功能层面:数字化生存与建筑
二、文化层面:数字化空间与建筑
7 计算推进建筑革命
一、计算使建筑形式空前解放
二、计算树立全新的建筑工业体系
三、计算使建筑性能达至最优化
四、计算引发建筑材料革命
8 建筑的新自主观:在沟通与信息的年代
一、叙事体的再发现
二、沟通与信息
三、新议题
四、新方法
五、关于互动
六、互动性
七、新自主观
9 居住在没有灵魂的城市——畸形欲望下的都市空间主张
一、城市发展的沿革
二、城市的救赎之道
三、畸形欲望语境下的城市空间主张
四、数字化生存
10 变化多端的建筑生成设计法——针对:表现未来建筑形态复杂性的一种设计手法
—、生成设计法简介
二、基本概念和文化背景
三、形态生成设计的作品
11 动态建筑多元时代的一种新型设计方向
一、全球化与多元化动态建筑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计算机辅助设计动态建筑的技术催化剂
三、运动和图解动态建筑的两个设计理论基础
四、系统性关联动态建筑的设计方法与技巧
12 城市设计的空间政治经济学范型——A.R.Cuthbert的“Deslgnlng C1tles”述评
一、背景性研究
二、 “Designing Cities”的主要内容
三、对“Designing Cities”的评价
四、从极少主义建筑看现代园林的极少主义
……
14 解读“矛盾体景观”
一、矛盾体景观产生的背景
二、矛盾体景观的概念
三、矛盾体景观存在的形式
四、总结及思考
15 以人为本的景观演绎
一、工业村:企业园的原始模式
二、田园城市:汽车时代之前的理想和谐模式
三、花园郊区:汽车连接自然、工作及生活、居住场所
四、外泄城:城市的溶解和自然、工作、生活的新整合
五、从工业园到高科技园:现代企业园的演变
……
18 权利几何学与进展式的地方感
一、时空压缩与权力的几何学
二、一种进展式的地方感
文献索引
图片出处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