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地区公共政策和农村贫困研究
作者:樊胜根,邢鹂,陈志钢 主编
出版:科学出版社 2010.4
页数:162
定价:48.00 元
ISBN-13:9787030273307
ISBN-10:7030273303
去豆瓣看看 序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史国本部地区村内部不平等状况研究
一、引言
二、调查地点的描述性统计
三、研究方法
四、西部地区农村不平等状况分解结果
五、结论及政策含义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贫问题研究
一、引言
二、分析方法
三、实证分析及结果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民族:“真过区”收入差距和贫困研究——基于云南勐海县在,是朗山乡民户调查数据的分析
一、引言
二、调查设计
三、方法和模型
四、研究结果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中国本部学村地区劳动力汇款和家庭收入不平等
一、引言
二、分析框架
三、数据来源和描述
四、实证结果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农户非农外出务工的决定——从代际因素的角度分析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农户非农外出务工决策机制
三、Logit模型的参数估计
四、结论和建议
参考文献
第七章 中国经济到了刘易斯转折点了吗?——来自贫困地区的证据
一、二元经济理论
二、中国农村劳动力供给研究现状
三、数据描述
四、实证分析
五、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八章 财政转移支付对地区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甘肃省为例
一、甘肃省财政转移支付分配政策
二、财政转移支付对甘肃省各级地方财政的影响
三、甘肃省财政转移支付分配的决定因素
四、财政转移支付对甘肃省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分析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第九章 欠发达地区农业科研投资分配:农业经济增长与减贫的权衡
一、引言
二、农业经济增长、贫困和农业科研投资的区域特点
三、分析框架、模型和数据
四、农业科研投资对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增长和减贫的作用
五、欠发达地区农业科研投资分配:农业经济增长与减贫的权衡
六、结论和建议
参考文献
第十章 自然资源丰裕度与中国地区发展差距
一、引青
二、中国地区发展存在资源的“诅咒”吗?
三、资源“诅咒”的传导途径
四、结沦
五、附录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樊胜根,男.博士,高级研究员。现任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所长、国际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一级岗位杰出人才、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樊胜根博士是国际知名的农业经济学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公共政策、农业科研体系、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农业生产中制度改革和技术进步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过大量深入而有价值的研究。研究成果被世界银行、联合国等国际机构及发展中国家政府广泛采用。近年来公开出版中英文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和研究报告100余篇。1999年新中国成立5。周年之际.受国务院邀请作为“百人博士团”回国参加了国庆50周年庆典活动。
邢鹂,女,博士,副研究员。2004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2004~2006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公共政策与农村贫困、农业风险管理等研究;2006~2008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工作.并兼任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北京办事处项目协调人.国际农业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现为瑞士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助理副总裁、经济分析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风险管理.农村公共政策、保险与再保险.主持和参加国家、省部级和国际合作课题20余项.发表中英文论文30余篇。陈志钢.男.博士,高级研究员。现任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中国项目主任、国际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从2002年至今担任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客座博士生导师.曾任《加拿大农业经济学》杂志联合主编.现任《中国农村经济评论》杂志副主编。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农产品贸易和农业政策改革、产业组织理论和供应链治理、食品消费和消费者行为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并参与了大量相关项目的研究工作,发表了50余篇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论著及30余本专题研究报告。
陈志钢,男,博士,高级研究员。现任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中国项目主任、国际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从2002年至今担任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客座博士生导师,曾任《加拿大农业经济学》杂志联合主编,现任《中国农村经济评论》杂志副主编。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农产品贸易和农业政策改革、产业组织理论和供应链治理、食品消费和消费者行为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并参与了大量相关项目的研究工作,发表了50余篇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论著及30余本专题研究报告。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成功地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和贫困人口大规模减少的发展奇迹。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扶贫开发的进一步深入,贫困人口也越来越集中于西部地区(包括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该区域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现状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极不对称,减少贫困和缩小地区差距依然是政府和社会未来在该地区的工作重点。
《中国西部地区公共政策和农村贫困研究》围绕中国西部地区公共政策与农村贫困这一主题,构建了一个动态均衡的分析框架,借此研究如何根据资源优化配置的规律,正确制定和及时调整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区域政策,以纠正“市场失灵”,达到“双赢的发展机制”。通过利用对西部农村偏远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一手调查数据和官方统计数据,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分析了中国西部地区农村贫困和不平等程度,劳动力转移对家庭收入和子女教育的影响,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深层原因等问题,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政府在兼顾经济增长、减少贫困和缩小地区差距的基础上,提高西部地区投资效率,促进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农村地区的均衡发展。
《中国西部地区公共政策和农村贫困研究》可供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科研院所研究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