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节水初探
作者:廖志丹[等]编著
出版:长江出版社 2007.12
页数:342
定价:52.00 元
ISBN-13:9787807082538
ISBN-10:7807082534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节水概论
第一节 节水的一般问题
第二节 节水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节水法律法规和标准
第四节 解决节水问题的途径
第五节 节水与机制创新
第六节 节水市场体系建设
第七节 节水工程体系建设
第八节 节水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建设
第九节 节水需处理好的几个关系问题
第十节 国外节水状况及启示
第二章 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 流域概况
第二节 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
第三节 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
第四节 水资源供需态势
第五节 流域水污染状况及发展态势
第六节 流域水资源开发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三章 长江流域节水现状与规划的任务
第一节 流域用水现状分析
第二节 流域节水现状分析
第三节 流域节水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节 节水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第五节 流域节水规划的任务和目标
第六节 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对节水的要求
第四章 长江流域节水指标分析与节水调控
第一节 农业节水指标
第二节 工业节水指标
第三节 城镇生活节水指标
第四节 建筑业和第三产业节水指标
第五节 综合节水指标
第六节 节水标准的管理
第七节 节水与产业结构调整
第八节 节水与用水效率的提升
第五章 长江流域节水措施
第一节 农业节水措施
第二节 工业节水措施
第三节 城镇生活节水措施
第四节 其他行业节水措施
第六章 长江流域节水实施效果评价
第一节 水资源的协调程度
第二节 节水潜力分析
第三节 节水总体效果
第四节 节水效益评价
第五节 节水效益分析
第七章 长江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
第一节 节水型社会建设基本理论
第二节 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发展历程
第三节 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
第四节 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特点
第五节 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效益分析
第六节 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环境效益分析
第七节 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生态效益分析
第八节 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经济效益分析
第八章 长江流域节水管理与立法
第一节 节水管理基本情况
第二节 节水管理的内容
第三节 节水立法
第四节 节水与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
第五节 节水技术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第六节 流域综合管理与节水
第九章 长江流域的水资源配置
第一节 水资源配置基本问题
第二节 水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第三节 水资源合理配置基本理论
第四节 水资源配置系统的构成
第五节 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科学基础和技术手段
第六节 水资源配置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七节 流域水资源配置的特点
第八节 国内外水资源配置研究及实践状况
第十章 长江流域的节水与现代管理技术
第一节 节水与科技进步
第二节 城市水资源管理技术
第三节 节水型社会水资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第四节 城市优化供配水系统
第五节 灌区节水信息化管理
附录:节水治污与挖潜的边际成本比较理论简介
第一节 国民经济用水调控中的基础分析
第二节 国民经济用水调控手段
第三节 节水、治污、挖潜的边际成本比较
第四节 边际成本定价机制
参考文献
廖志丹,男,1962年4月生,湖南新化人,1984年7月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治河系河流力学及治河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2002年6月获武汉大学水利工程硕士学位。曾担任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枢纽二室主任、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室副处长、长江水利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务,目前任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政水资源局调研员,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政策法规的起草研究工作。曾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三峡工程泥沙问题“七五”技术攻关及南水北调中线穿黄、王甫洲、葛洲坝、万安等国家重点水利工程泥沙科研,参与《长江法》、三峡水库管理立法、长江河口管理立法等多个涉水法律、法规、规章和流域规范性文件的修订、研究和起草工作,参加中欧流域综合管理等项目专题研究以及技术管理工作,在国内核心期刊、杂志、国际专业学会和论坛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编写(辑)专著3部,负责起草全国人大、政协议案答复意见10多个,编写重要的工程科研、技术管理与水资源管理研究报告达100余篇。
《长江流域节水初探》在论述节水的基本理论和国外节水状况及对我国节水专业的启示基础上,分析了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要求和流域用水与节水现状,阐明了长江流域节水规划的任务,从节水指标、节水调控与节水措施出发,论述了长江流域节水总体部署与实施建议,就长江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和效益分析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同时对流域节水管理与立法、水资源配置、节水与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考虑到节水理论的前沿性和实用性,《长江流域节水初探》在附录中将方红远博士的节水治污与挖潜的边际成本比较理论介绍给读者。目前,有关长江流域节水的论著并不多见,相信本书对开展长江流域节水相关工作的政府部门、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