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2 专卖制度存在的经济学分析
1.2.1 理性上瘾分析
1.2.2 伦理困境分析
1.2.3 产业管制分析
1.2.4 制度经济学分析
1.2.5 交易费用分析
1.2.6 规模经济分析
1.3 烟草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4 烟草“专卖”的概念
1.5 烟草产业的“垄断”特征
1.6 本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结构安排
1.6.1 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1.6.2 本书的研究方法
1.6.3 基本思路、结构内容和创新点
2 文献综述:管制与制度经济学理论与现实背景
2.1 管制经济学理论框架
2.1.1 政府管制的定义
2.1.2 管制理论的历史考查z
2.1.2.1 政府管制的公共利益论(Publicinteresttheoryofregulation)
2.1.2.2 政府管制的俘获理论(CaptureTheory)
2.1.2.3 政府管制的理论模型
2.1.2.4 最小政府管制理论
2.1.2.5 重塑政府管制理论
2.1.2.6 解除管制功能理论
2.2 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2.2.1 制度经济学的思想源起
2.2.2 旧制度经济学
2.2.3 新制度经济学
2.2.3.1 企业理论
2.2.3.2 产权理论
2.2.3.3 经济增长理论
2.2.3.4 制度变革理论
2.3 烟草业管制与经济分析
2.3.1 上瘾物品(烟草)及其外部性管制
2.3.2 进入壁垒与SCP分析范式
2.3.3 许可证制度
2.3.4 价格管制
2.3.5 税收管制
2.4 由政府建立管制规则的理由
2.4.1 政府与制度创新:理论描述与历史分析
2.4.2 制度促进秩序
2.4.3 政府管制与市场秩序
2.4.4 外在规则与政府的职能
2.4.5 服从成本
2.4.6 “囚徒困境”的制度启示
2.4.7 外来的挑战:制度竞争与变革
2.5 中国烟草专卖管制制度的变革
3 管制的理由:我国烟草的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综合评估
3.1 中国烟草消费者的结构
3.1.1 烟草消费者年龄结构
3.1.2 烟草消费者城乡分布结构
3.1.3 烟草消费者性别结构
3.1.4 烟草消费者职业结构
3.1.5 烟草消费者地域分布
3.1.6 烟草消费者受教育水平结构
3.1.7 烟草消费者的消费结构
3.2 我国烟草的社会成本
3.2.1 吸烟产生的医疗成本
3.2.1.1 吸烟带来的医疗费用
3.2.1.2 吸烟造成的社会生产力损失
3.2.2 吸烟的外部性成本
3.3 烟草行业的社会收益
3.3.1 烟草生产的经济效益
3.3.2 卷烟的就业贡献
3.3.3 烟草行业的经济收益
3.4 烟草的社会成本与效益综合评估
3.5 小结:
4 结构、行为、绩效:专卖管制下的中国烟草产业现状研究研究
4.1 中国烟草产业现状的SCP分析
4.1.1 市场结构分析
4.1.1.1 生产集中度
4.1.1.2 产品差别化
4.1.1.3 进入壁垒
4.1.2 市场行为分析
4.1.2.1 研究与开发
4.1.2.2 烟草产品定价
4.1.2.3 烟草广告
4.1.2.4 烟草行业兼并与重组
4.1.3 市场绩效分析
4.1.3.1 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
4.1.3.2 行业的规模结构效率
4.1.3.3 技术进步
4.2 小结
5 专卖管制中的政府角色:中央和地方的干预
5.1 中央政府的角色和干预措施
5.1.1 专卖与计划产量指标
5.1.2 严格管制卷烟牌号和价位
5.1.3 规范烟叶种植和收购
5.1.4 治理卷烟体制外循环
5.1.5 烟叶生产户籍化管理
5.1.6 社区化管理
5.2 中央行政机构
5.3 管制动机和利益
5.4 地方政府的角色和干预措施
5.4.1 烟草一地方政府的“印钞机
5.4.2 地方政府对烟草专卖政策的影响
5.4.3 地方政府扶持下的增长
5.4.4 自由批发市场
5.4.5 区域贸易壁垒
5.4.6 生产配额的补偿调节
5.4.7 地方价格控制
5.5 小结
……
6 烟草财税管制:分税制改革与制度性梗阻
7 专卖政治:中国产烟地区农民和当地政府的关系
8 烟草业管制的实践:国际的透视
9 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烟草业:入世的影响与挑战
10 新制度经济学与中国烟草专卖制度变革的政策含义
11 本书的总结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