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认识劳动关系
第一节 劳动关系概念怎么进入中国
一、历史上的劳资关系概念
二、新中国建立后的变化
三、改革开放初期的理解
第二节 劳动关系的中西方比较
一、起源中资源因素有不同
二、进程上变动程度有区分
三、性质上关系要素有区别
四、主体的制度基础存差异
五、运行的规则相同而习惯有异
六、在规范上可以互补
七、从走向上可以互修
第三节 劳动关系变化的历史和前景
一、对阶级关系的分析
二、从控制到管理的调适
三、对立走向协调的可能
第四节 中国劳动关系演进中的不同取向
一、无政府主义有影响
二、三民主义及其变化
三、马克思主义及其创新
第二章 劳动问题及其类型
第一节 劳资“两方”问题
一、历史上的劳资问题
二、在新时期的延续
三、认识劳资问题的经验教训
四、新时期问题的阶层性质
第二节 劳资政之间的“三方”问题
一、问题由“两方”变成“三方”
二、初始分配后的政府再分配
三、从习惯“两方”到凭借“三方”
第三节 与劳动相关联的“多方”问题
一、相关联的问题有多种
二、非阶级方式解决方法
三、非制度方式解决方法
四、非契约方式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更多”的问题
一、劳动分工到权力重构
二、劳动者多种权益问题
三、职业分化的性质
四、谋求生存的民生问题
五、法律适用的多样性
六、社会权利建构是实质
第三章 劳动关系的制度协调
第一节 制度协调的形成
一、从设想到原则再到制度
二、持续不断的实践
三、源于政策又高于政策
……
第四章 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
第五章 劳动关系的基本主体:劳动者
第六章 劳动者组织化的代表:工会
第七章 劳动关系的基本主体:用人单位
第八章 政府的主体作用及其权责转换
第九章 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