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系列教材:新闻学

目 录内容简介
第一编 新闻学概论
第一章 新闻活动/1
第二章 新闻/1
第三章 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1
第四章 新闻事业的产生 /2
第五章 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2
第六章 新闻事业的性质/2
第七章 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3
第八章 大众传媒与社会/3
第九章 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3
第十章 新闻媒介的运行体制与管理模式/4
第十一章 新闻媒介的受众/4
第二编 中国新闻事业史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5
第二章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5
第三章 中国人自办报刊历史的开端/6
第四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6
第五章 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7
第六章 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7
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8
第八章 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8
第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8
第十章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9
第三编 外国新闻事业史
第一章 导论/10
第二章 现代传播探源:从洪荒时代到文艺复兴/10
第三章 17世纪:新闻事业的“创世纪”/10
第四章 18世纪:革命烽火与新闻传播/11
第五章 19世纪(上)从政党报刊到商业报刊/11
第六章 19世纪(中)通讯社的兴起/12
第七章 19世纪(下)大众社会与大众报刊/12
第八章 20世纪(上)电子传媒之广播篇/12
第九章 20世纪(下)电子传媒之电视网络篇/13
第四编 传播学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14
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14
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14
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15
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15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16
第七章 大众传播/16
第八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16
第九章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17
第十章 大众传播的受众/17
第十一章 传播效果研究/18
第十二章 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18
第十三章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18
第十四章 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19
第十五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19
第五编 新闻采访学
第一章 总论/20
第二章 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20
第三章 记者的修养与素质/21
第四章 采访的策划与准备/21
第五章 采访的实施与运作/22
第六章 采访的深入与过渡/23
第七章 人物与事件类新闻采访/23
第八章 时事与政治新闻采访/23
第九章 经济与科技类新闻采访/24
第十章 文艺与体育新闻采访/24
第十一章 社会生活新闻采访/24
第十二章 其他新闻采访/25
第十三章 新闻报道/25
第十四章 新闻报道体裁/25
第十五章 消息的基本构成/26
第十六章 新闻结构形式/26
第十七章 新闻主题与新闻材料/26
第十八章 新闻语言/27
第十九章 各类新闻的写作/27
第二十章 通讯写作/28
第六编 新闻伦理与法规
第一章 绪论/29
第二章 新闻法制的历史进程/29
第三章 新闻道德的起源与发展/30
第四章 新闻道德概述/30
第五章 新闻传播应遵循的道德原则与规则/30
第六章 新闻道德评价/31
第七章 新闻道德的失衡与错位/31
第八章 新闻传播法律制度/32
第九章 刑事违法与民事侵权/32
第十章 政府对新闻媒介的管理及其规定/33
第十一章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新闻法制的历史与现状/33
第七编 广告学
第一章 广告概述/34
第二章 广告发展简史/34
第三章 广告组织与运营/34
第四章 广告机会分析/35
第五章 广告计划/36
第六章 广告表现战略/36
第七章 广告文案/37
第八章 广告设计与制作/37
第九章 广告媒体的运用/38
第十章 广告受众/38
第十一章 广告效果的测定/39
第十二章 广告管理/39
第八编 新闻摄影
第一章 照相机与镜头/40
第二章 感光材料的选择与应用/40
第三章 新闻摄影的曝光 /41
第四章 光线在新闻摄影中的应用/41
第五章 摄影角度的选择与构图的事件表达/42
第六章 摄影滤色镜/42
第七章 新闻摄影的数字化/43
第八章 新闻摄影概论/43
第九编 新闻评论学
第一章 绪论/44
第二章 新闻评论的发展概略/44
第三章 新闻评论的创作主体及其修养/45
第四章 新闻评论的对象及其特征/45
第五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与立论/46
第六章 新闻评论的标题与结构/46
第七章 新闻评论的论证/47
第八章 新闻评论的类型/47
第九章 社论及评论员文章 写作要求/47
第十章 短评的写作要求/48
第十一章 专栏评论的写作要求/48
第十二章 新闻述评的写作要求/49
第十编 广播电视概论绪论/50
第一章 广播电视传播构成/50
第二章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51
第三章 广播电视技术系统/51
第四章 广播电视事业的性质和职能/52
第五章 广播节目/52
第六章 广播新闻/52
第七章 电视节目/53
第八章 电视纪录片/53
第九章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54
第十章 广播电视受众/54
第十一章 广播电视产业经营/55
第十一编 媒介经营管理学
第一章 绪论/56
第二章 媒介的属性/56
第三章 媒介产业与媒介市场/56
第四章 我国媒介市场化进程/57
第五章 媒介经营管理的基本内容/57
第六章 媒介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58
第七章 媒介管理简说/58
第八章 媒介经营管理创新/58
第九章 广告经营/59
第十章 媒介产品销售/59
第十一章 媒介集团化/59
第十二编 媒介批评
第一章 媒介批评的含义与作用/61
第二章 西方的媒介批评/61
第三章 媒介批评的理论基础/61
第四章 媒介批评的标准/62
第五章 新闻来源——新闻的专业主义(一)/62
第六章 客观报道——新闻的专业主义(二)/63
第七章 新闻策划——媒介的角色与功能/63
第八章 舆论监督——媒介的社会权利与权力/63
第九章 隐性采访——新闻获取的合法性与道德观/64
第十章 国际传播——媒介与国家关系/64
第十三编 新闻编 辑学
第一章 概论/65
第二章 报道的组织与调控/65
第三章 报道的策划/66
第四章 新闻稿件的选择/66
第五章 新闻稿的修改/67
第六章 新闻稿的配置/67
第七章 新闻标题/68
第八章 标题的制作/68
第九章 报纸版面/69
第十章 版面设计/69
第十一章 图片编 辑/70
第十二章 专刊和副刊编 辑/70
第十四编 中西新闻比较
第一章 中西新闻事业的历史回顾/71
第二章 中西新闻传媒编 辑方针的比较/71
第三章 中西新闻传媒组织的不同架构/71
第四章 中西新闻传媒社会调控比较/72
第五章 中西新闻法制和新闻伦理异同/72
第六章 中西新闻教育对比/73
第七章 中西新闻观念辨析/73
第十五编 电视节目制作
第一章 电视节目制作概述/74
第二章 数字电视基础/74
第三章 彩色电视摄像机/75
第四章 磁带录像机/76
第五章 电视照明基础/76
第六章 电视音响基础/77
第七章 前期节目制作系统/78
第八章 编 辑系统/78
第九章 特技制作系统/79
第十六编 播音与主持艺术
第一章 播音发声的物理基础及心理基础/80
第二章 播音基础理论/80
第三章 播音文体理论/81
第四章 主持人的无声语言/82
第五章 主持人的气质风度/83
第十七编 电视新闻专题研究
第一章 电视新闻节目概述/84
第二章 电视新闻报道取材原则/84
第三章 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84
第四章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85
第五章 连续、系列报道/85
第六章 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86
第七章 评论类电视新闻节目/86
第八章 电视新闻题材类别/87
第十八编 网络传播学概论
第一章 什么是网络传播学/88
第二章 网络传播的特点/88
第三章 网络传播中的受众/89
第四章 网络新闻实务/89
第五章 网络传播中的国际政治斗争和文化冲突/90
第六章 网络传播中的信息安全性问题/90
第七章 网络广告/91
第八章 新闻传播教育面临变革/91
第九章 网络传播学的研究/92
第十九编 网络传播实务
第一章 绪论/93
第二章 网络传播实务基础/93
第三章 网络新闻采访/94
第四章 网络新闻写作/95
第五章 网络新闻编 辑通则/96
第六章 网络图像新闻编 辑/96
第七章 网络音频和视频新闻编 辑/97
第八章 新闻网站的定位与编 排/97
第二十编 平面设计
第一章 标志设计/98
第二章 平面广告/98
第三章 包装设计/99
第四章 企业形象设计/99
第二十一编 新闻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100
第二章 我国新闻心理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走向/100
第三章 新闻心理学理论/100
第四章 新闻工作者的心理素质/101
第五章 新闻采访心理/101
第六章 新闻写作心理/102
第七章 新闻编 辑心理/102
第八章 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心理/102
第九章 新闻受众心理的一般概念/103
第十章 受众的态度/103
第十一章 新闻活动中的思想管理/103
第十二章 新闻领导者的心理素质/104
第二十二编 深度报道原理
第一章 深度报道基础理论/105
第二章 深度报道的类别/105
第三章 深度报道的源流/106
第四章 深度报道的采访(上)/106
第五章 深度报道的采访(下)/106
第六章 深度报道的写作(上)/107
第七章 深度报道的写作(下)/107
第八章 深度报道的编 辑/108
第二十三编 新闻名篇研究
第一章 名篇概论/109
第二章 名篇结构研究/109
第三章 名篇源于新闻敏感与秉承/109
第四章 特写名篇研究/110
第五章 通讯名篇研究/110
第六章 深度报道名篇研究/111
第七章 新闻评论名篇研究/111
第二十四编 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两汉文学/112
第一章 绪论/112
第二章 神话/112
第三章 诗经/113
第四章 诸子散文/113
第五章 楚辞/114
第六章 史记/114
第七章 汉诗/115
魏晋南北朝文学/116
第八章 魏晋诗文辞赋/116
第九章 陶渊明/116
第十章 南北朝的诗文辞赋/117
第十一章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民歌与文学批评/118
隋唐五代文学/118
第十二章 绪论/118
第十三章 初唐文学/119
第十四章 盛唐文学/119
第十五章 李白/120
第十六章 杜甫 /120
第十七章 大历诗风 /121
第十八章 韩孟诗派/121
第十九章 刘禹锡和柳宗元/121
第二十章 元白诗派/122
第二十一章 晚唐文学/122
第二十二章 唐传奇/123
第二十三章 晚唐五代词/123
宋代文学/124
第二十四章 宋代文学概述/124
第二十五章 宋初文学/124
第二十六章 柳永/124
第二十七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125
第二十八章 苏轼/125
第二十九章 江西诗派和北宋中后期词坛/126
第三十章 李清照/126
第三十一章 陆游/127
第三十二章 辛弃疾/127
第三十三章 姜楚、吴文英及宋末词坛/127
元明清文学/128
第三十四章 元代文学概述/128
第三十五章 关汉卿/128
第三十六章 《西厢记》/129
第三十七章 北方戏剧圈的创作/129
第三十八章 南方戏剧圈的创作/130
第三十九章 明代文学概述/130
第四十章 《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130
第四十一章 《水浒传》和英雄传奇的演化/131
第四十二章 明代诗文/131
第四十三章 明代杂剧和汤显祖/132
第四十四章 《西游记》/132
第四十五章 《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133
第四十六章 “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133
第四十七章 清代文学概论/134
第四十八章 清初戏曲/134
第四十九章 《聊斋志异》/134
第五十章 《儒林外史》/135
第五十一章 《红楼梦》/135
第五十二章 清中叶的诗文、词、戏曲和讲唱文学/116
第二十五编 中国当代文学
绪论: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殛相关问题/137
第一章 建国后17年的文学思潮/137
第二章 建国后17年的小说/138
第三章 建国17年的诗歌/138
第四章 建国17年的散文/139
第五章 建国17年的戏剧/139
第六章 文革时期的文学/140
第七章 80~90年代的文学思潮/140
第八章 80~90年代的小说/141
第九章 80~90年代的诗歌/141
第十章 80~90年代的散文与戏剧/142
第二十六编 古代汉语
第一章 神话/143
第二章 《左传》 /143
第三章 散文 /144
第四章 《诗经》/145
第五章 辞赋/146
第六章 诗歌/147
第二十七编 现代汉语
第一章 绪论/150
第二章 语音/150
第三章 文字/152
第四章 词汇/152
第五章 语法/153
第六章 修辞/155
参考文献/156
索引/157
第一章 新闻活动/1
第二章 新闻/1
第三章 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1
第四章 新闻事业的产生 /2
第五章 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2
第六章 新闻事业的性质/2
第七章 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3
第八章 大众传媒与社会/3
第九章 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3
第十章 新闻媒介的运行体制与管理模式/4
第十一章 新闻媒介的受众/4
第二编 中国新闻事业史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5
第二章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5
第三章 中国人自办报刊历史的开端/6
第四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6
第五章 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7
第六章 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7
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8
第八章 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8
第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8
第十章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9
第三编 外国新闻事业史
第一章 导论/10
第二章 现代传播探源:从洪荒时代到文艺复兴/10
第三章 17世纪:新闻事业的“创世纪”/10
第四章 18世纪:革命烽火与新闻传播/11
第五章 19世纪(上)从政党报刊到商业报刊/11
第六章 19世纪(中)通讯社的兴起/12
第七章 19世纪(下)大众社会与大众报刊/12
第八章 20世纪(上)电子传媒之广播篇/12
第九章 20世纪(下)电子传媒之电视网络篇/13
第四编 传播学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14
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14
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14
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15
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15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16
第七章 大众传播/16
第八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16
第九章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17
第十章 大众传播的受众/17
第十一章 传播效果研究/18
第十二章 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18
第十三章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18
第十四章 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19
第十五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19
第五编 新闻采访学
第一章 总论/20
第二章 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20
第三章 记者的修养与素质/21
第四章 采访的策划与准备/21
第五章 采访的实施与运作/22
第六章 采访的深入与过渡/23
第七章 人物与事件类新闻采访/23
第八章 时事与政治新闻采访/23
第九章 经济与科技类新闻采访/24
第十章 文艺与体育新闻采访/24
第十一章 社会生活新闻采访/24
第十二章 其他新闻采访/25
第十三章 新闻报道/25
第十四章 新闻报道体裁/25
第十五章 消息的基本构成/26
第十六章 新闻结构形式/26
第十七章 新闻主题与新闻材料/26
第十八章 新闻语言/27
第十九章 各类新闻的写作/27
第二十章 通讯写作/28
第六编 新闻伦理与法规
第一章 绪论/29
第二章 新闻法制的历史进程/29
第三章 新闻道德的起源与发展/30
第四章 新闻道德概述/30
第五章 新闻传播应遵循的道德原则与规则/30
第六章 新闻道德评价/31
第七章 新闻道德的失衡与错位/31
第八章 新闻传播法律制度/32
第九章 刑事违法与民事侵权/32
第十章 政府对新闻媒介的管理及其规定/33
第十一章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新闻法制的历史与现状/33
第七编 广告学
第一章 广告概述/34
第二章 广告发展简史/34
第三章 广告组织与运营/34
第四章 广告机会分析/35
第五章 广告计划/36
第六章 广告表现战略/36
第七章 广告文案/37
第八章 广告设计与制作/37
第九章 广告媒体的运用/38
第十章 广告受众/38
第十一章 广告效果的测定/39
第十二章 广告管理/39
第八编 新闻摄影
第一章 照相机与镜头/40
第二章 感光材料的选择与应用/40
第三章 新闻摄影的曝光 /41
第四章 光线在新闻摄影中的应用/41
第五章 摄影角度的选择与构图的事件表达/42
第六章 摄影滤色镜/42
第七章 新闻摄影的数字化/43
第八章 新闻摄影概论/43
第九编 新闻评论学
第一章 绪论/44
第二章 新闻评论的发展概略/44
第三章 新闻评论的创作主体及其修养/45
第四章 新闻评论的对象及其特征/45
第五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与立论/46
第六章 新闻评论的标题与结构/46
第七章 新闻评论的论证/47
第八章 新闻评论的类型/47
第九章 社论及评论员文章 写作要求/47
第十章 短评的写作要求/48
第十一章 专栏评论的写作要求/48
第十二章 新闻述评的写作要求/49
第十编 广播电视概论绪论/50
第一章 广播电视传播构成/50
第二章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51
第三章 广播电视技术系统/51
第四章 广播电视事业的性质和职能/52
第五章 广播节目/52
第六章 广播新闻/52
第七章 电视节目/53
第八章 电视纪录片/53
第九章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54
第十章 广播电视受众/54
第十一章 广播电视产业经营/55
第十一编 媒介经营管理学
第一章 绪论/56
第二章 媒介的属性/56
第三章 媒介产业与媒介市场/56
第四章 我国媒介市场化进程/57
第五章 媒介经营管理的基本内容/57
第六章 媒介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58
第七章 媒介管理简说/58
第八章 媒介经营管理创新/58
第九章 广告经营/59
第十章 媒介产品销售/59
第十一章 媒介集团化/59
第十二编 媒介批评
第一章 媒介批评的含义与作用/61
第二章 西方的媒介批评/61
第三章 媒介批评的理论基础/61
第四章 媒介批评的标准/62
第五章 新闻来源——新闻的专业主义(一)/62
第六章 客观报道——新闻的专业主义(二)/63
第七章 新闻策划——媒介的角色与功能/63
第八章 舆论监督——媒介的社会权利与权力/63
第九章 隐性采访——新闻获取的合法性与道德观/64
第十章 国际传播——媒介与国家关系/64
第十三编 新闻编 辑学
第一章 概论/65
第二章 报道的组织与调控/65
第三章 报道的策划/66
第四章 新闻稿件的选择/66
第五章 新闻稿的修改/67
第六章 新闻稿的配置/67
第七章 新闻标题/68
第八章 标题的制作/68
第九章 报纸版面/69
第十章 版面设计/69
第十一章 图片编 辑/70
第十二章 专刊和副刊编 辑/70
第十四编 中西新闻比较
第一章 中西新闻事业的历史回顾/71
第二章 中西新闻传媒编 辑方针的比较/71
第三章 中西新闻传媒组织的不同架构/71
第四章 中西新闻传媒社会调控比较/72
第五章 中西新闻法制和新闻伦理异同/72
第六章 中西新闻教育对比/73
第七章 中西新闻观念辨析/73
第十五编 电视节目制作
第一章 电视节目制作概述/74
第二章 数字电视基础/74
第三章 彩色电视摄像机/75
第四章 磁带录像机/76
第五章 电视照明基础/76
第六章 电视音响基础/77
第七章 前期节目制作系统/78
第八章 编 辑系统/78
第九章 特技制作系统/79
第十六编 播音与主持艺术
第一章 播音发声的物理基础及心理基础/80
第二章 播音基础理论/80
第三章 播音文体理论/81
第四章 主持人的无声语言/82
第五章 主持人的气质风度/83
第十七编 电视新闻专题研究
第一章 电视新闻节目概述/84
第二章 电视新闻报道取材原则/84
第三章 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84
第四章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85
第五章 连续、系列报道/85
第六章 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86
第七章 评论类电视新闻节目/86
第八章 电视新闻题材类别/87
第十八编 网络传播学概论
第一章 什么是网络传播学/88
第二章 网络传播的特点/88
第三章 网络传播中的受众/89
第四章 网络新闻实务/89
第五章 网络传播中的国际政治斗争和文化冲突/90
第六章 网络传播中的信息安全性问题/90
第七章 网络广告/91
第八章 新闻传播教育面临变革/91
第九章 网络传播学的研究/92
第十九编 网络传播实务
第一章 绪论/93
第二章 网络传播实务基础/93
第三章 网络新闻采访/94
第四章 网络新闻写作/95
第五章 网络新闻编 辑通则/96
第六章 网络图像新闻编 辑/96
第七章 网络音频和视频新闻编 辑/97
第八章 新闻网站的定位与编 排/97
第二十编 平面设计
第一章 标志设计/98
第二章 平面广告/98
第三章 包装设计/99
第四章 企业形象设计/99
第二十一编 新闻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100
第二章 我国新闻心理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走向/100
第三章 新闻心理学理论/100
第四章 新闻工作者的心理素质/101
第五章 新闻采访心理/101
第六章 新闻写作心理/102
第七章 新闻编 辑心理/102
第八章 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心理/102
第九章 新闻受众心理的一般概念/103
第十章 受众的态度/103
第十一章 新闻活动中的思想管理/103
第十二章 新闻领导者的心理素质/104
第二十二编 深度报道原理
第一章 深度报道基础理论/105
第二章 深度报道的类别/105
第三章 深度报道的源流/106
第四章 深度报道的采访(上)/106
第五章 深度报道的采访(下)/106
第六章 深度报道的写作(上)/107
第七章 深度报道的写作(下)/107
第八章 深度报道的编 辑/108
第二十三编 新闻名篇研究
第一章 名篇概论/109
第二章 名篇结构研究/109
第三章 名篇源于新闻敏感与秉承/109
第四章 特写名篇研究/110
第五章 通讯名篇研究/110
第六章 深度报道名篇研究/111
第七章 新闻评论名篇研究/111
第二十四编 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两汉文学/112
第一章 绪论/112
第二章 神话/112
第三章 诗经/113
第四章 诸子散文/113
第五章 楚辞/114
第六章 史记/114
第七章 汉诗/115
魏晋南北朝文学/116
第八章 魏晋诗文辞赋/116
第九章 陶渊明/116
第十章 南北朝的诗文辞赋/117
第十一章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民歌与文学批评/118
隋唐五代文学/118
第十二章 绪论/118
第十三章 初唐文学/119
第十四章 盛唐文学/119
第十五章 李白/120
第十六章 杜甫 /120
第十七章 大历诗风 /121
第十八章 韩孟诗派/121
第十九章 刘禹锡和柳宗元/121
第二十章 元白诗派/122
第二十一章 晚唐文学/122
第二十二章 唐传奇/123
第二十三章 晚唐五代词/123
宋代文学/124
第二十四章 宋代文学概述/124
第二十五章 宋初文学/124
第二十六章 柳永/124
第二十七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125
第二十八章 苏轼/125
第二十九章 江西诗派和北宋中后期词坛/126
第三十章 李清照/126
第三十一章 陆游/127
第三十二章 辛弃疾/127
第三十三章 姜楚、吴文英及宋末词坛/127
元明清文学/128
第三十四章 元代文学概述/128
第三十五章 关汉卿/128
第三十六章 《西厢记》/129
第三十七章 北方戏剧圈的创作/129
第三十八章 南方戏剧圈的创作/130
第三十九章 明代文学概述/130
第四十章 《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130
第四十一章 《水浒传》和英雄传奇的演化/131
第四十二章 明代诗文/131
第四十三章 明代杂剧和汤显祖/132
第四十四章 《西游记》/132
第四十五章 《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133
第四十六章 “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133
第四十七章 清代文学概论/134
第四十八章 清初戏曲/134
第四十九章 《聊斋志异》/134
第五十章 《儒林外史》/135
第五十一章 《红楼梦》/135
第五十二章 清中叶的诗文、词、戏曲和讲唱文学/116
第二十五编 中国当代文学
绪论: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殛相关问题/137
第一章 建国后17年的文学思潮/137
第二章 建国后17年的小说/138
第三章 建国17年的诗歌/138
第四章 建国17年的散文/139
第五章 建国17年的戏剧/139
第六章 文革时期的文学/140
第七章 80~90年代的文学思潮/140
第八章 80~90年代的小说/141
第九章 80~90年代的诗歌/141
第十章 80~90年代的散文与戏剧/142
第二十六编 古代汉语
第一章 神话/143
第二章 《左传》 /143
第三章 散文 /144
第四章 《诗经》/145
第五章 辞赋/146
第六章 诗歌/147
第二十七编 现代汉语
第一章 绪论/150
第二章 语音/150
第三章 文字/152
第四章 词汇/152
第五章 语法/153
第六章 修辞/155
参考文献/156
索引/157
目 录内容简介
社会在演进,时代在飞旋。人类敲响21世纪的晨钟,文化世界化的进程迅速推进,每一种文化都在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都在经历着碰撞与整合。新时期赋予我们新使命:一方面要放开眼界,汲取其他民族与国家的先进文化要素,增益本土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向世界彰显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与风采。
比价列表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