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科技”群体的养成与结构研究
作者:丁海斌 著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12
丛书:中国技术哲学与STS研究论丛
页数:287
定价:36.00 元
ISBN-13:9787500474227
ISBN-10:7500474229
去豆瓣看看 发现现象(自序)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 起因
二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与研究现状
一 相关概念与范畴
二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第三节 发现现象
第一章 清代“官科技”群体的社会建制
第一节 皇家体系中清代“官科技”建制
一 内务府的职能与职官设置
二 清代皇家手工业部门
三 清代皇家医药卫生部门
第二节 国家体系中的清代“官科技”建制
一 掌管国家工程事务的工部及有关机关
二 国家“司天”部门——礼部钦天监
三 掌管国家财政的户部及相关机关
四 掌管国家军事的兵部及有关机关
五 掌管国家司法的刑部
六 国家水利机构
七 地方官的科技职责
第三节 非正式国家建制中的清代“官科技”群体
一 幕僚体制中的清代“官科技”群体
二 国家项目体制中的清代“官科技”群体
第二章 清代“官科技”群体的养成模式
第一节 清代前、中期(1644~1840)“官科技”主体的培养
一 普通官学的科技教育
二 其他形式的科技教育
第二节 清代初、中期(1644~1840)“官科技”主体的选拔与任用
一 政府“官科技”主体的选拔与任用
二 皇家“官科技”主体的选拔与任用
第三节 晚清“官科技”群体的养成与“官科技”的终结
一 晚清技术主体的培养——官局学徒制
二 洋务运动时期的清代科技教育
三 维新运动时期的科技教育
四 科举制废除、近代知识分子群体出现与“官科技”的终结
第三章 清代“官科技”群体的构成
第一节 清代“官科技”群体的职能结构
一 清代“官科技”群体的学科结构
二 清代“官科技”群体的直接主体与间接主体的二元结构
第二节 清代“官科技”群体的职级与籍贯结构
一 清代“官科技”群体的职级结构
二 清代“官科技”群体的籍贯地理结构
第三节 清代“官科技”群体的民族结构
一 概述
二 满蒙“官科技”主体
三 清代“官科技”群体的特殊组成——西方传教士
第四章 结论
第一节 清代“官科技”群体社会机制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含义
一 清代“官科技”群体社会机制的普遍性含义
二 清代“官科技”群体社会机制的特殊性含义
第二节 中国古代“官科技”的历史总结
一 “官科技”产生的历史缘由
二 “官科技”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 “官科技”作用的辨证分析
附录
附表1 清代知名科技人物表
附表2 明清西方来华科技人物
附表3 清代知名科技人物游幕表
附表4 明中叶至清末中外科技发展对照年表
附表5 清中央“官科技”机构一览表
丁海斌,男,汉族,1962年出生于辽宁省盘锦市。教授,哲学博士。以档案学、历史学(科技史、清史)为主要学术领域,共出版著作10余部,学术文章120余篇,主持或独立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约20项。主要著作有《档案学理论与历史研究》、《中国科技档案史纲》、《中国科技档案史》、《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电子文件管理基础》、《清代陪都盛京研究》等。
《中国技术哲学与STS研究论丛:清代“官科技”群体的养成与结构研究》从清代“官科技”群体问题出发,首次较为深入地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的这一重要问题。这种研究在科技哲学、科技社会学、科技史等几个学术领域中,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