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派与批评性艺术:两种理论的比较研究与批评
作者: 廖上飞著
出版: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2.6
定价:39.00 元
ISBN-13:9787545806212
ISBN-10:7545806212
去豆瓣看看 序
上篇 “意派”研究及批评
一 高名潞的雄心:建立中国当代艺术的方法论
二 “整一现代性”VS分裂现代性
三 意派的“意”:一个无所不包的概念
四 “意派”的逻辑:从“极多主义”到“意派”
五 “整一”、“分化”和“整合”
六 高名潞对“意派”的自我认定及评价
七 “意派”的真面目
八 关于“意派”的质疑和批评
九 高名潞所从事批评工作的贡献及失误
下篇 “批评性艺术”研究及批评
一 王南溟的工作:让中国当代艺术进入中国问题情境
二 “更前卫艺术”VS当代艺术
三 “批评性艺术”的“批评性”:一种具体的前卫性
四 “批评性艺术”的逻辑:从“观念艺术”到“批评性艺术”
五 “‘中国问题情境’的艺术”PK“‘中国符号’的艺术”(后殖民艺术)
六 艺术家的身份:从“文人”到“知识分子”
七 从“语言学转向”到“社会-文化-政治转轨”
八 “批评性艺术”的真面目
九 关于“批评性艺术”的质疑和批评
十 王南溟所从事批评工作的贡献及失误
结语
附录
从“历史上的先锋派”到“后先锋派”——彼得·比格尔对“先锋派”的界定及区分
廖上飞,生于甘肃礼县,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艺术史专业,“现代书法理论研究”方向硕士,曾获2011—2012年度“百人会英才奖”,现为绵阳师范学院教师,一直致力于中国传统书画、现当代艺术的研究和当代艺术批评及展览策划。
以高名潞提出的“意派”和王南溟提出的“批评性艺术”为研究与批评对象。作者通过精细的文本分析批判地考察了“意派”与“批评性艺术”的文化诉求、理论构架、理论来源及其谬误。作者认为,“意派”和“批评性艺术”很好地展现了批评家的个人话语的两套艺术批评理论,其对于确立中国艺术的自主性和建构本土艺术自足的评论话语系统极为重要,在中国近三十年的艺术批评理论与实践中尤为罕见。可以肯定地讲,《意派与批评性艺术:两种理论的比较研究与批评》所勾勒出的“意派”理论与“批评性艺术”理论的总体面目对于提出者也是模糊的。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