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第1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 社会经济发展与公共安全1.1.2 国内外人员疏散事故及拥挤踩踏事件1.1.3 疏散动力学研究对人群管理的促进作用1.2 基本概念1.2.1 群体和疏散1.2.2 疏散时问的计算1.2.3 行人和疏散动力学基本参数1.3 人员疏散研究的发展历程参考文献第2章 人员疏散模型2.1 人员疏散计算机模拟研究2.2 元胞自动机2.3 元胞自动机疏散模型2.3.1 模型基本元素及模拟步骤2.3.2 可扩展的元胞自动机疏散模型2.3.3 场域模型2.4 模型验证与算例2.4.1 可扩展的元胞自动机模型2.4.2 场域模型2.5 其他疏散模型2.5.1 连续型模型2.5.2 离散型模型参考文献第3章 人员运动的动力学特征3.1 行人流3.1.1 典型自组织现象3.1.2 行人流状态分析3.2 多速度多值的元胞自动机模型3.2.1 模型介绍3.2.2 单通道模拟研究3.2.3 汇合通道模拟研究3.2.4 不同速度人群的模拟3.3 考虑推挤一穿行行为的人员运动模拟3.3.1 推挤一穿行的动力学过程3.3.2 一维行人流模拟3.3.3 二维行人流模拟3.4 存在选择偏好的人员运动模拟3.4.1 考虑右偏心理的相向流模型3.4.2 通道尺寸的影响3.4.3 右偏强度的影响参考文献第4章 人员运动和疏散动力学的实验研究4.1 概述4.1.1 实验设计原则4.1.2 实验信度和实验效度4.1.3 实验研究的分类4.2 考虑视野和环境声音信息的有控疏散实验4.2.1 疏散实验4.2.2 典型人员行为4.2.3 个体疏散时间随初始位置的分布4.2.4 个体疏散速度变化规律4.3 考虑远程声音信息和小群体作用的长距离疏散实验4.3.1 实验介绍4.3.2 多障碍物教室内疏散分析4.3.3 教室出口选择与楼梯出口选择4.3.4 教室过道选择比例4.3.5 自测疏散时间4.3.6 警报对出口选择的影响参考文献第5章 人员疏散中的典型个体行为5.1 概述5.2 性别差异5.2.1 性别差异的实验分析5.2.2 性别差异的元胞自动机模拟5.3 视野受限时潜意识环境认知信息的衰减5.4 火灾环境下个体视野范围对疏散的影响参考文献第6章 人员疏散中的典型群体行为6.1 概述6.1.1 堵塞现象6.1.2 密度波6.1.3 自组织现象6.1.4 瓶颈摆动6.1.5 流动斑纹6.1.6 恐慌行为6.2 从众心理6.2.1 定义6.2.2 从众心理的模拟分析6.3 亲情行为6.3.1 定义6.3.2 亲情行为的模拟分析6.4 小群体行为6.4.1 定义6.4.2 小群体行为的实验研究参考文献第7章 复杂建筑内水平疏散7.1 概述7.2 出口条件对疏散动力学的影响7.2.1 出口宽度与人员密度的影响7.2.2 出口间距的影响7.3 考虑出口密度的元胞自动机疏散模型7.3.1 模型介绍7.3.2 模拟结果及分析7.4 考虑信息传递的场域模型7.4.1 人员疏散中环境信息研究现状7.4.2 考虑环境信息的多速度疏散模型参考文献第8章 (超)高层建筑大规模人群的竖直疏散8.1 (超)高层建筑人员疏散概述8.2 教学楼楼梯人流观测8.2.1 研究方法8.2.2 结果分析8.3 楼梯人员疏散实验研究8.3.1 实验设计8.3.2 实验结果及分析参考文献第9章 人员疏散的问卷调查研究9.1 疏散行为的心理学研究9.1.1 心理学的运用9.1.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9.1.3 几种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9.2 问卷调查的方法9.2.1 目的9.2.2 问卷调查在疏散中的运用9.2.3 问卷的设计9.3 疏散问卷的主要研究内容9.3.1 疏散中的确认过程9.3.2 人员特征对疏散的影响9.3.3 疏散人员的心理研究9.4 问卷设计与分析一9.4.1 问卷题目的设计9.4.2 问卷的内容9.4.3 调查过程质量控制9.4.4 问卷调查结果9.4.5 结果与讨论9.5 问卷设计与分析二9.5.1 研究目的9.5.2 问卷的设计9.5.3 疏散演习问卷结果9.5.4 结论与分析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