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形态
作者:(美)凯文·林奇 著,林庆怡,陈朝晖,邓华 译
出版:华夏出版社 2003.1
丛书:城市建筑文化系列
页数:328
定价:45.00 元
ISBN-10:7508024710
ISBN-13:9787508024714
去豆瓣看看 序言:一个天真的问题
第1编 价值和城市第1章 城市历史中的形态价值标准
第2章 什么是城市的形态,它是如何形成的?
第3章 在天堂和地狱之间第4章 三个标准理论
第5章 但是,“标准理论”可能存在吗?
第2编 城市形态的理论第6章 性能指标
第7章 生命力
第8章 感觉第9章 适宜性第10章 可及性
第11章 控制第12章 效率和公平
第3编 一些实际应用
第13章 城市规模与领里单位概念
第14章 扩展和保护
第15章 城市的织理和网络
第16章 城市模型和城市设计
第17章 一个乌托邦后记 评论附录
附录A 功能理论概述
附录B 城市图示的语言
附录C 城市价值的一些来源
附录D 城市形态模式的一览表书目资料来源译后记
凯文·林奇,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院达三十年之久,帮助建立了城市规划系,并将之发展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学院之一。在他任教期间,城市形态理论课是最受欢迎的课之一。1988年,他的家人、朋友、同事为了纪念他,以他的名字设立了凯文·林奇奖学金,用以奖掖后人和资助建筑学院的图书馆。
《城市形态》的目的是对一个良好的聚落做出一个综合的叙述,一个与人的文脉相应相关的叙述,一个把一般的价值标准联系到具体行动的叙述。这个叙述将只限于表达人的价值与实体城市之间的关系——尽管后者在此更受重视。因此这将仅仅是一个不完整的理论,之所以如此,并非是因为讨论的范围仅限于实体空间方面,而是因为一个综合的城市理论不仅应用阐述一个城市是如何运转的,同量也应用阐述这个城市“好”在哪里。标准理论了是一种不完整的理论,只对后者做了描述,而对前者只做了假设。而流行的功能理论虽有自己的方式,但却也不自觉地像标准理论一样地片面。第二章将讨论标准理论和功能理论的不同,以及在两种理论之间建立联系的必要性。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