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文化丛书:清明节
作者:杜尚侠,刘晓峰 著
刘魁立,等 编
出版: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1.4
页数:166
版本:3
定价:19.00 元
ISBN-13:9787508714325
ISBN-10:7508714326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名称的由来
清明节——中国人生活智慧的宝贵结晶
第二早从寒食到清明
寒食节的起源
寒食的流行
寒食的奇特节俗
从寒食到清明
第三章 清明节的文化品格
孝是中国人自己的文化观念
中国人的祖先崇拜
清明节的文化品格
第四章 清明节与墓祭习俗
扫墓
纸钱
当代民众生活中的清明节
第五章 清明节的节日文化
踏青野游与插柳戴柳
风筝、秋千与其他游艺活动
节食及祭蚕神
第六章 历史上的清明节
1937年民族扫墓
第七章 清明艺文志
一首诗
一出戏
一纸帖
一卷画
杜尚侠,1938年生,辽宁省兴城市人,1961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高级教师。辽宁省历史学会理事,辽宁省历史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奉系军阀研究会理事。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如《试论郭松龄反奉的性质》、《论渤海与日本的通聘》、《满族文学艺术浅谈》等。出版著作:《辽宁地方史》、《张作霖沉浮录》、《辽海文化》、《正说汉朝二十四帝》等。
刘晓峰,1983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1991年赴日本京都大学留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民族性和东亚民俗比较。著有《中国古代节日对日本的影响》(日文)、《日本的面孔》、《东亚的时间——岁时文化的比较研究》等,主编有《日本的危机》、《永远的八~五》,与人合译有《在自己的树下》、《本色女人》等。
刘魁立,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哲学博士(俄罗斯),研究员、教授、博导,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
张旭,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群众文化》、《文化月刊》主编,现为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
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淘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