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文化丛书:端午节
作者:孙正国 著
张旭,等 编
出版: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1.4
丛书: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页数:160
版本:3
定价:19.00 元
ISBN-13:9787508713540
ISBN-10:7508713540
去豆瓣看看 前言
第一章 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挂菖艾、饮药酒等驱瘟祈福习俗
吃粽子、划龙船等祭祀纪念习俗
斗百草、回娘家等娱乐团聚习俗
全国各地的端午习俗举例
第二章 端午节的传说
纪念政治人物的传说
纪念宗教人物的传说
纪念民间人物的传说
第三章 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起源于季候变化引起的原始信仰与巫术习俗
端午节起源于夏至与上古新年习俗
端午节起源于龙图腾信仰
第四章 端午节的诗词
唐代的端午诗歌
宋代的端午诗词
元代以来的端午诗词
第五章 端午节的时代演化
端午民俗与民俗传统
端午民俗的当代演化
端午节的文化精神与文化保护
后记
孙正国,男,1972年生于湖北利川,土家族,现为长江大学副教授,文学博士,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在民俗学和神话学领域出版论著3部,发表学术论30余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重要学术文摘转摘。
张旭,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群众文化》、《文化月刊》主编,现为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
刘魁立,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哲学博士(俄罗斯),研究员、教授、博导,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
一个人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粘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