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现形记(上下)(插图本)
作者:(清)李宝嘉 著,张友鹤 校注
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6
丛书: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页数:993
定价:50.00 元
ISBN-10:702005272X
ISBN-13:9787020052721
去豆瓣看看 第一回
望成名学究训顽儿 讲制艺乡绅勖后进
第二回
钱典史同行说官趣 赵孝廉下第受奴欺
第三回
苦钻差黑夜谒黄堂 悲镌级蓝呢糊绿轿
第四回
白简留情补祝寿 黄金有价快升官
第五回
藩司卖缺兄弟失和 县令贪赃主仆同恶
第六回
急张罗州官接巡抚 少训练副将降都司
第七回
宴洋官中丞娴礼节 办机器司马比匪人
第八回
谈官派信口开河 亏公项走头无路
第九回
观察公讨银翻脸 布政使署缺伤心
第十回
怕老婆别驾担惊 送胞妹和尚多事
第十一回
穷佐杂夤缘说差使 红州县倾轧斗心思
第十二回
设陷阱借刀杀人 割靴腰隔船吃醋
第十三回
听申饬随员忍气 受委屈妓女轻生
第十四回
剿土匪鱼龙曼衍 开保案鸡犬飞升
第十五回
老吏断狱着着争先 捕快查赃头头是道
第十六回
瞒贼赃知县吃情 驳保案同寅报怨
第十七回
三万金借公敲诈 五十两买折弹参
第十八回
颂德政大令挖腰包 查参案随员卖关节
第十九回
重正途宦海尚科名 讲理学官场崇节检
第二十回
巧逢迎争制羊皮褂 思振作劝除鸦片烟
第二十一回
反本透赢当场出彩 弄巧成拙蓦地撤差
第二十二回
叩辕门荡妇觅情郎 奉板舆慈亲勖孝子
第二十三回
讯奸情臬司惹笑柄 造假信观察赚优差
第二十四回
……
附录 清代的官制
后记
李宝嘉(1867~1906)晚清小说家。又名宝凯,字伯元,别号南亭亭长,笔名游戏主人、讴歌变俗人等。祖籍江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市),咸丰年间,迁居山东。李宝嘉3岁丧父,随母亲与堂伯父李翼清一家合住。李翼清在山东历任知县、同知、知府等职。宝嘉受堂伯父抚养教育,擅长八股诗赋,能书画篆刻,多才多艺。光绪十八年(1892)李翼清辞官归籍,宝嘉一家也跟从由山东返回常州。乡居期间,曾从传教士学习英文;并考中秀才。光绪二十二年(1896)到上海,先编撰《指南报》,次年五月创办《游戏报》,并设“文社”。光绪二十七年(1901),他将《游戏报》转让,另办《世界繁华报》。这些报纸是中国小报的鼻祖,它“假游戏之说,以隐寓劝惩”(《论〈游戏报〉之本意》),虽然谈风月,说勾栏,载社会新闻,但也嘲骂腐朽的官僚买办,暴露社会种种黑暗,为创作谴责小说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光绪二十九年(1903),应商务印书馆之聘,主编《绣像小说》半月刊。上海的10年间,因戊戌变法、庚子事变等重大事件,他不满意清朝的腐败,帝国主义的侵略,以痛哭之笔,写嬉笑怒骂之文,一面办报,一面从事小说创作。作者在小说《活地狱》的“楔子”里有诗说:“世界昏昏成黑暗,未知何日放光明;书生一掬伤时泪,誓洒大千救众生。”他创作小说的目的在于揭露时弊,洗刷污浊,改进政治,推动社会进步。这是与他的社会改良主张一致的。他希望学习西方的文明与进步,“兴利的地方兴利,除弊的地方除弊,上补朝廷之失,下救社会之偏”,“用上些水磨工夫,叫他们潜移默化”,不赞成激进的改革,连变法维新也感到过激,至于民主革命更被斥为“破坏天理国法人情”(《文明小史》),这种想法,不仅是一种幻想,而且给他的创作带来局限。
《官场现形记:插图本(上下)》是插图本,《官场现形记:插图本(上下)》,李宝嘉(1867—1906)作,是清末“谴责小说”中最早、最有代表性的一部。这部小说,集中地暴露了封建社会崩溃时期统治机构内部的腐朽情况。鲁迅先生说,“凡所叙述、皆迎合、钻营、朦混、罗掘、倾轧等故事,兼及士人之热心于作吏,及官吏闺中之隐情。头绪既繁,脚色复夥,其记事遂率与一人俱起,亦即与其人俱讫,若断若续,与《儒林外史略同》”。书中出现的那些官僚,昏聩糊涂,卑鄙龌龊,达到极点;他们压迫人民,剥削人民,严酷暴虐,也达到极点,但是,作者并没有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入的艺术概括,写作态度上也有迎合时势、哗众取宠的成分。鲁迅先生也指出:“然臆说颇多,难云实录,无自序所谓‘含蓄蕴酿’之实,殊不足望文木老人后尘。况所搜罗,又仅‘话柄’,联缀此等,以成类书;官场伎俩,本小异大同,汇为长编,即千篇一律。特缘时世要求,得此为快,故《官场现形记》乃聚享大名;而袭用‘现形’名目,描写他事,如商界学界女界者亦接踵也。”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