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论
1.1 绪言
1.2 本研究的背景
1.3 本研究的目的及方法
1.4 研究概要
第2章 汉语句内照应现象的表现形式
2.1 绪言
2.2 汉语代词的照应功能
2.3 照应现象的基本表现形式
2.4 照应现象的分类
2.5 小结
第3章 照应现象对名词的依存特征
3.1 绪言
3.2 汉语句子的结构特征
3.3 照应代词对名词的依存特征
3.4 名词的标注
3.5 特殊名词——“的”字短语
3.6 匹配式代词照应解析法
3.7 小结
第4章 照应现象对谓词的依存特征
4.1 绪言
4.2 汉语句子的中心点
4.3 谓词构成的句子种类
4.4 谓词的支配成分和附加成分
4.5 依照动词的支配特性做标注
4.6 利用对谓词的依存性做照应解析处理
4.7 小结
第5章 照应现象对其他信息的依存特征
5.1 绪言
5.2 对主题和信息的依存特征
5.3 对衔接句子的关联词的依存特征
5.4 对句子之间关系的依存特征
5.5 模拟实验
5.6 小结
第6章 照应解析的提案
6.1 绪言
6.2 照应解析的提案
6.3 本提案的处理实例
6.4 本提案的评价与考察
6.5 小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处理符号说明
附录2 句子成分符号说明
后记
图表
表:
表1 人称代词的种类
表2 指示代词的种类
表3 代词的指示功能分类
表4 代词的语义属性
表5 代词与名词的语法功能比较
表6 虚设代词表现形式
表7 照应词的出现频率及成分(1)
表8 照应词的出现频率及成分(2)
表9 先行词的成分以及位置(句内)
表10 先行词的成分以及位置(句外)
表11 先行词和照应词的对应形式
表12 复数名词的主要构成形式
表13 “的”字短语的主要构成形式
表14 模拟结果
表15 依照结合价理论对汉语动词的分类
表16 依照谓词解析的模拟结果
表17 本方法使用结果
图:
图1 照应关系分类
图2 句子成分间的修饰被修饰关系
图3 名词的分类
图4 匹配流程
图5 同谓词连接的句子成分
图6 使用谓词的处理流程
图7 主题链型复句结构
图8 信息链型复句结构
图9 由主题型转换为信息型复句
图10 由信息型转换为主题型复句
图11 照应解析流程
图12 Z路径流程
图13 P路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