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

目 录内容简介
全球变化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地球和生命科学界共同关注的前沿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了以四大计划--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国际地圈一生物圈计划(IGBP)、全球环境变化的人类因素计划(IHDP)、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SITAS)--为总体框架的全球变化研究计划,并在执行中对总体目标与各项具体核心研究计划的构成进行协调。从全球变化研究开展以来,其显著的特点是,科学界更为强调气候、环境、生态和人类活动之间高度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对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变化过程的干预作用。这些相互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干预体现在地球系统的各个圈层之间的各种过程。其中的陆面过程(即水文过程和土壤一植被一大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和区域的气候、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响应和反馈是最基本的前沿问题之一。在全球变化研究的各核心计划中,wCRP的全球能量与水循环实验(WCRP/GEWEX)、IGBP的水文循环的生物圈方面(I GBP/BAHC),以及IHDP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IHDP/Lucc)三个核心计划均与此密切相关。十几年来,各国和国际组织已经执行或合作执行了以上述三个核心计划之一为主的大量实验计划。我国科学界对此也有积极的参与和行动。其中黑河外场实验计划(HEIFE)对西北地区黑河流域沙漠、戈壁、绿洲的陆气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陆气相互作用研究的重要特点是,陆地地表的不同气候一生态类型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与陆气交换量的强度与季节变化方面有巨大的差别。因此,需要在具有代表性的各类陆地生态系统区域进行外场实验,以认识系统的过程和对交换量模式的参数化。中纬度半干旱草原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之一,在我国也是主要的地表类型之一,从东北、内蒙古到西北广大地区均有分布,同时又是我国少数民族和边疆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关注地区。人口的急剧增长、不合理的农垦和严重的过牧已经造成草原生态系统的退化。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这种因人类活动干预而造成的生态恶化更为严重,并引发新的沙尘暴源和更频繁的沙尘环境灾害。这类现象不仅在我国,而且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所处的中纬度半干旱草原开发中均有发生。因此,对这类地区进行重点研究,是全球变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比价列表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