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公民:策问与策辩
作者:谌远知 等著
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12
丛书:企业成长文库·理论研究系列
页数:237
定价:49.00 元
ISBN-13:9787509711019
ISBN-10:7509711010
去豆瓣看看 题记/001
引子“商小说”的诞生/002
第一章 企业公民的价值指归与生态环境/005
第一节 价值回归本原/005
一 光荣与愤怒/006
二 逻辑与情感/006
三 江湖与公民/008
四 价值与回归/009
第二节 制度和文化双重支持/010
一 创业自由/013
二 产权保障/013
三 价值取向/016
四 肯定企业家才能的定价/019
五 实业家的理想生活/020
第二章 企业公民的文化身份与历史沿革/024
第一节 企业家的脸谱/024
一 “男三号”/026
二 “消失的背影”/028
三 “左手拿着金钱,右手拿着利剑,胸中充满感情”/032
四 “财富探险家”/033
五 “哲学家的头脑”/034
六 克服“林黛玉的短处”和发掘“猪八戒的长处”的“高手”/036
七 “革命突变”的“基因”/038
第二节 企业家“色”与“戒”/039
一 “色”/040
二 “戒”/043
第三节 企业家与财富/047
一 热门话题/049
二 “巨富”来源/050
三 财富出路的“学问”/052
四 “一个极大的遗憾”/057
五 比尔·盖茨“路径”——“创新型资本主义”/058
第四节 企业家角色/060
一 萨伊的企业家“协调者”角色/061
二 马歇尔的企业家的多重角色/062
三 熊彼特的企业家“创新者”角色/062
四 企业家的“不确定性承担者”角色/063
五 克服x效率与利本斯坦的企业家角色/065
六 卡森的企业家“判断性决策者”角色/065
七 企业家的“社会责任”角色/066
第三章 企业公民的表达形态与伦理边界/068
第一节 从企业责任到企业公民的转换/070
一 从企业社会责任到企业公民的跨越/071
二 企业公民:责任与权利的统一/073
三 时代呼唤优秀的企业公民/078
第二节 企业与公共产品/080
一 “风向标”、“输血库”与“后卫队”/080
二 是谁在为公共产品“埋单”/081
三 企业能否为社会直接提供公共产品/083
第三节 企业公民的伦理边界/086
一 企业伦理/087
二 企业应高举企业伦理的旗帜/089
三 提供公共产品与企业伦理/091
四 企业伦理的领航者/093
第四章 企业公民的角色标识与路径选择/097
第一节 探索企业的性质/099
一 企业是姓“经”还是姓“社”/099
二 企业组织、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101
三 企业提供公共产品并非“空穴来风”/104
第二节 追溯企业的存在/106
一 是谁推动了企业历史演进的过程/106
二 特殊“奇葩”的绽放/108
三 “我”拿什么回报“母亲”/111
第三节 寻找企业的价值/112
一 企业的“百倍身价”/113
二 提供公共产品=企业身价倍增/115
第四节 培育企业价值观/116
一 企业价值观/117
二 企业价值观的作用/118
三 培育先进的企业价值观/122
第五节 发掘企业的能力/123
一 企业能力的内涵/123
二 企业核心能力塑造/126
三 整合资源、量力而行/127
四 “最大公约数”/130
五 开创企业发展的蓝海战略/134
第五章 企业公民的群落建构与现实必然/142
第一节 企业依托公共产品履行企业道德/143
一 两个美国的案例/143
二 企业道德是什么——企业的“灵魂立法”/148
三 企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功能/150
四 提供公共产品建构企业道德/154
第二节 企业提供公共产品是儒商文化的现实体现/157
一 源远流长、经久不衰“背后的故事”/157
二 切中时弊,恰逢其时/162
三 “济世利民”的理想追求/162
第三节 形成良好社会关系/165
一 良好经营环境的要求/166
二 提升企业信誉/166
三 收获顾客价值/167
四 雇员提供经济效益/169
第四节 企业提供公共产品是提高企业声誉的有效途径/170
一 企业声誉好处观/171
二 提供公共产品能提高企业声誉/175
第五节 通过提供公共产品调整企业心理边界/177
一 企业心理边界两类别/178
二 企业心理边界的三特征/179
第六章 企业公民的服务平台与制度创新/181
第一节 公共文化产品与公共文化服务/184
一 企业提供公共产品的载体——公共文化服务/184
二 公共文化服务与企业发展前途/187
三 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变革/190
第二节 企业参与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浙江样本/195
一 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可行性/196
二 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对策/199
第三节 构建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样本探索/204
一 降低门槛/205
二 确立主体地位/206
三 完善投融资体制/208
四 探索新思路/210
第四节 构建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样本实践/211
一 社会企业家/212
二 现代公益基金会/214
三 南都公益基金会的新标杆——“新公民计划”/218
第七章 结语/221
一 “经济人”与“道德人”/221
二 企业社会响应与企业社会绩效/222
三 利他与共赢/224
四 省察与沉思/227
参考文献/230
后记/236
谌远知,先后就读于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复旦大学法学院,浙江大学法学院;入选2009年度浙江省新世纪第三层次培养“151”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入选2008年度杭州市新世纪第二层次培养“131”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或参与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3项,主持或参与杭州市级哲学社会科学规划6项,出版专著2部,参著2部,主编或参编高校教材4部(其中1部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在国际、国内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成果获杭州市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企业是历史的轨迹,企业是经济的灵魂,企业是发展的马车,企业是成长的动力……企业家是历史上的“男三号”,企业家是资本的创造者,企业家是财富探险家,企业家是拥有哲学家头脑的智者,企业家是“革命突变”的“基因”……
试问企业该如何承担社会责任,扮演好企业公民的角色呢?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或许是一条值得探索的路径,尤其是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在这样的时代更有深远的意义,因为价值本源的回归和伦理道德的升华始终是社会探索的精神主题,并且它会进射出巨大的能量,指引着我们生活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