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仪器分析的特点和任务
1.2 仪器分析方法简介
1.2.1 光学分析法
1.2.2 电化学分析法
1.2.3 分离分析法
1.2.4 其他仪器分析方法和技术
1.3 分析仪器的组成
1.4 分析仪器的主要性能参数
1.4.1 精密度
1.4.2 灵敏度
1.4.3 线性范围
1.4.4 检出限
1.4.5 选择性和准确度
1.5 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1.6 分析质量控制和分析质量保证
1.6.1 分析质量控制
1.6.2 分析质量保证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 分子吸光分析法
2.1 光谱分析法导论
2.1.1 分子能级
2.1.2 光的性质
2.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2.2.1 紫外-可见吸收曲线
2.2.2 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电子跃迁
2.2.3 一些基本概念
2.2.4 无机化合物分子的电子跃迁
2.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3.1 仪器的基本组成
2.3.2 仪器的类型
2.4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2.4.1 定性分析
2.4.2 定量分析
2.5 红外吸收光谱法
2.5.1 基本原理
2.5.2 红外光谱定性和定量分析
2.5.3 红外吸收光谱仪
2.6 实验技术
2.6.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实验技术
2.6.2 红外吸收光谱法实验技术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 分子发光分析法
3.1 概述
3.2 分子荧光分析法
3.2.1 分子荧光和磷光的产生
3.2.2 分子荧光的性质
3.2.3 分子荧光的参数
3.2.4 荧光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3.2.5 荧光定量分析方法
3.2.6 荧光分光光度计
3.3 分子磷光分析法
3.3.1 低温磷光分析
3.3.2 室温磷光分析
3.4 化学发光分析法
3.4.1 化学发光分析的基本理论
3.4.2 化学发光分析的主要类型
3.4.3 化学发光分析仪器
3.4.4 影响液相化学发光的主要因素
3.4.5 生物发光分析法
3.5 实验技术
3.5.1 分子荧光、分子磷光分析实验技术
3.5.2 化学发光和生物发光分析实验技术
3.6 分子发光分析法应用简介
3.6.1 分子荧光分析法的应用
3.6.2 分子磷光分析法的应用
3.6.3 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应用实例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 原子光谱分析法
4.1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4.1.1 概述
4.1.2 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
4.1.3 原子线和离子线
4.1.4 谱线强度与元素含量的关系
4.2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4.2.1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引论
4.2.2 一般分析过程
4.2.3 基态原子及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4.2.4 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的分配
4.2.5 谱线的轮廓及其变宽
4.3 原子吸收谱线的测量
4.3.1 积分吸收
4.3.2 峰值吸收
4.4 原子吸收光谱仪
4.4.1 基本装置及其工作原理
4.4.2 光源
4.4.3 原子化系统
4.4.4 分光系统
4.4.5 检测和显示
4.5 原子吸收定量分析方法
4.5.1 标准曲线法
4.5.2 标准加入法
4.5.3 浓度直读法
4.5.4 双标准比较法
4.5.5 内标法
4.6 实验技术
4.6.1 溶样方法简介
4.6.2 干扰及其抑制
4.6.3 测定条件的选择
4.6.4 原子吸收分析中的萃取技术
4.7 灵敏度与检出限
4.7.1 灵敏度与最佳测量范围
4.7.2 检出限与灵敏度间的关系
4.8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4.9 原子荧光分析法
4.9.1 概述
4.9.2 基本原理
4.9.3 原子荧光定量分析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4.9.4 原子荧光光谱仪
4.9.5 原子荧光分析法的应用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 动力学分析法
第6章 电化学分析导论
第7章 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
第8章 色谱分析导论
第9章 气相色谱法
第10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及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第11章 高效毛细管电泳和毛细管电动色谱分析法
第12章 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分析法
第13章 生物传感器分析技术
第14章 其他仪器分析方法与技术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