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之花:朦胧诗的前世今生
作者:王干 著
出版: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9.11
页数:236
定价:25.00 元
ISBN-13:9787539935140
ISBN-10:7539935146
去豆瓣看看 引言:背景与进程
诗的本性:沟通心灵的审美客体
反思:理性与非理性共生
——论朦胧诗的哲学背景
直觉的苏醒:思维结构的嬗变与调整
——论朦胧诗的认知方式
悲剧:人的失落与人的呼唤
——论朦胧诗的理性支柱
悲剧:理想的痛苦与英雄的孤独
——论朦胧诗的心理机制
语言的变更:诗的符号化与陌生化
——论朦胧诗的语言选择
意象:艺术视知觉的复合空间
——论朦胧诗的审美特征
意象:结构的密度与空间
——论朦胧诗的整体效应
时空的切合:意象的蒙太奇与瞬间隐寓
——论朦胧诗的内在构造
开放与综合:多向“引进”与纵横渗透
——论朦胧诗的艺术态度
新的转机
——第五代——新生代——后崛起的
一代
历史·瞬间·人
——论北岛的诗
北岛:孤独的岛,真诚的岛
透明的红萝卜
——顾城诗歌的悲剧性
辉煌的生命空间
——论杨炼的组诗
后记
王干,1960年出生,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1986年起,连续三年在《文学评论》发表诗歌评论,之后又从事小说评论和研究。先后出版过《王蒙王干对话录》、《南方的文体》、《灌水时代》、《王干随笔选》等十余种著作,2008年5月写作的《矗立在废墟上的诗歌纪念碑——论“512诗潮”》被十余家报刊转载。现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中华文学选刊》主编,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学会理事。
《废墟之花:朦胧诗的前世今生》语言的变更:诗的符号化与陌生化——论朦胧诗的语言选择、意象:艺术视知觉的复合空间——论朦胧诗的审美特征、意象:结构的密度与空间——论朦胧诗的整体效应、时空的切合:意象的蒙太奇与瞬间隐寓——论朦胧诗的内在构造等。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