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权研究
作者:林志强 著
出版: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0.10
页数:301
定价:48.00 元
ISBN-13:9787509321720
ISBN-10:7509321727
去豆瓣看看 导言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与存在不足
第一章 健康权源流论
第一节 健康的概念
一、健康的内涵与外延
二、健康的界定
三、健康观的历史流变
第二节 健康权的概念
一、健康权的用语规范
二、健康权的界定
第三节 健康权的历史源流
一、限于私法保护的古代历史——政府无责任
二、近代健康权作为民事权利的确立与社会权观的萌芽——政府从承担道义责任向法律义务过渡
三、现代健康权的确立——人权和国家责任
第二章 健康权性质论
第一节 健康权性质争议
一、健康是不是权利
二、健康是何种性质的权利
第二节 作为人权的健康权
一、判别健康权的人权标准
二、否定说之否定——健康权是人权的证成l
三、健康人权的国际法确认
四、人权视角对健康权实现的重要性
第三节 作为宪法权利的健康权
一、健康权作为宪法权利的应然性
二、健康权作为宪法权利的必要性
三、健康权作为宪法权利的确认
四、健康权作为宪法权利的重要意义
第四节 作为民事权利的健康权
一、私法上健康权的理论争议
二、健康权的本质及其民法发展
三、健康权在民事权利体系中的地位
第五节 健康权三种表现形态间的关系
一、作为人权的健康之原权功能
二、作为宪法权利的健康权之承启功能
三、健康权公私权混合性质
第三章 健康权构成论
第一节 健康权的主体
一、健康权的一般主体
二、健康权的特殊权利主体
三、健康权的特殊义务主体
第二节 健康权的客体
一、健康权客体之学术争议
二、健康权客体的内在构成
三、健康权客体研究的新发展及其侵权法体现
第三节 健康权的内容
一、消除危害健康危险请求权
二、正当防卫权
三、医疗权
四、基本药物获得权
五、环境健康权
六、职业健康权
七、生殖健康权
八、性健康权
九、公共健康权
十、获得医疗救助权
十一、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权
第四章 健康权的保障与救济
第一节 健康权的法律保障
一、健康权的宪法保障
二、健康权的民法保障
三、健康权的卫生法保障
第二节 健康权的社会经济保障
一、外国法上健康权的社会经济保障模式
二、我国健康权的社会经济保障模式
三、外国法上健康权的社会经济保障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第三节 健康权的司法救济
一、健康权的可诉性争议
二、健康权的可诉性
三、健康权可诉性的意义
第五章 我国健康权保障的挑战与展望
第一节 我国健康权保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健康权利观尚未形成
二、健康权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善
三、健康权的社会经济保障存在制度性缺陷
四、健康权司法救济存在制度性缺失
第二节 我国健康权保障的展望
一、构建新型的健康权利观
二、构建完善的健康权法律保障体系
三、构建公平完善的健康权社会经济保障制度
四、建立宪法司法化制度
结语
后记
参考文献
林志强,1972年生,福建惠安人。1992年7月毕业于集美航海学院,2000年至2003年就读于华侨大学经济法专业并获得硕士学位,2004年至2008年就读于厦门大学法学院民商法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曾在远洋船舶担任轮机员,并在大学工作过,现在厦门市政府工作。
健康问题是人的完好状态和人的尊严的核心,也是人权的核心。国际社会所普遍认同的人权规范的一个基本立足点是,作为人权的两种基本分类,公民和政治权利是一方面,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是另一方面,二者是普世的,不可分割、相互依赖和相互联系的。作为社会权利,健康权被视为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权利的基础,是行使其他人权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人权。每个人都有权享有能够达到的、有益于体面生活的最高标准的健康。进入21世纪,健康维权愈来愈受到各国的重视。但是,由于我国对健康权的研究起步较晚,且主要限于私法领域,人们对健康权的认识还很模糊,也存在诸多争议与困惑,对健康权的系统研究还是空白。我国公民健康权的尊重、保护和实现存在诸多问题。新一轮医疗改革正在热议,加强健康权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书首次从人权、宪法权利和民事权利相结合的角度,从界定健康、健康权的法律概念开始,综合运用类型分析、比较分析、历史分析等方法,紧紧围绕健康权作为人权、宪法权利和民事权利统一体这一主线,就健康权的本质、构成及其保障与救济为展开,对健康权进行法律阐释和制度构建。
除导言外,全书共五章。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