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结核病分类
第一节 中国结核病分类法
第二节 结核病治疗管理分类
第三节 诊断类型记录
第二章 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
第三章 耐多药结核病
第四章 结核病化学治疗
第一节 抗结核药物研究进展
第二节 固定剂量复合制剂的应用前景
第三节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对分枝杆菌的作用
第四节 狻ツ邗0防嗫股丶捌涿敢种萍粮春霞?
第五节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及其处理
第六节 抗结核治疗药物监测
第七节 异烟肼耐药和敏感结核分枝杆菌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第八节 后基因组时代的抗结核药物靶位
第五章 肺结核并发症
第一节 自发性气胸
第二节 结核性脓胸
第三节 呼吸衰竭
第六章 结核病相关疾病
第一节 结核病与艾滋病
第二节 肺尘埃沉着病和硅沉着病结核
第三节 结核病与妊娠
第四节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
第五节 肺结核合并肝炎
第六节 肺结核合并其他肺部感染
第七章 细菌学检查
第一节 结核病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节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快速测定方法及其评价
第三节 结核分枝杆菌L型的检测方法(试行)
第八章 影像学诊断技术
第一节 结核病的CT、 MRI及PET诊断技术
第二节 肺结核CT表现类型的初步探讨
第三节 气管、支气管结核的CT表现
第四节 肺外结核的影像学诊断
第五节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
第六节 结核病的超声影像表现
第九章 穿刺活检技术
第一节 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
第二节 胸膜穿刺活检术
第十章 内镜技术
第一节 支气管镜
第二节 纤维支气管镜操作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第三节 胸腔镜
第四节 纵隔镜
第十一章 结核病及其并发症的其他治疗手段
第一节 结核病的中医治疗
第二节 结核病的免疫治疗
第三节 肺结核的外科治疗
第四节 肺结核咯血的介入治疗进展
第五节 机械通气在结核病临床中的应用
第六节 机械通气临床操作实践
第七节 胸膜腔闭式引流术
第八节 脑室引流治疗结核性脑积水
第十二章 结核病控制措施
第一节 我国结核病的流行状况与防治对策
第二节 2001~2010年肺结核病患病预测的研究
第三节 DOTS的演变、实施原则和作用
第四节 肺结核病人管理
第五节 卡介苗接种
第六节 新型抗结核疫苗的研制进展
第七节 结核病化学预防
第八节 结核病流行病学指标
第九节 结核病监测
第十节 结核病参比实验室在结核病控制中的作用
第十三章 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处理指南
第十四章 其他相关研究
第一节 未来结核病临床研究方向
第二节 循证医学与结核病
第三节 细胞凋亡与结核病
第四节 细胞因子网络与结核病
第五节 结核分枝杆菌L型与结核病控制
第六节 脓肿分枝杆菌对利福平耐药机制的初步研究
第十五章 疑难病例荟萃
第一节 气管、支气管结核伴重度狭窄
第二节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合并肠结核
第三节 肺结核治疗中发生结核性脑膜炎
第四节 肺结核合并饲鸽者肺
第五节 肺结核合并肺癌
第六节 支气管扩张合并肺癌
第七节 细支气管肺泡癌
第八节 恶性淋巴瘤
第九节 原发性肺淋巴瘤---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
第十节 高恶性B细胞型原发性肺淋巴瘤
第十一节 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第十二节 平滑肌肉瘤
第十三节 转移性骨肉瘤
第十四节 胸腔内交界性孤立性纤维瘤
第十五节 气管下段纤维瘤
第十六节 肺错构瘤
第十七节 巨大型软骨性肺错构瘤
第十八节 淋巴管瘤
第十九节 左肺先天性发育不全
第二十节 右下肺动静脉瘘
第二十一节 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
第二十二节 肺泡蛋白沉着症
第二十三节 冠状病毒性肺炎
第二十四节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第二十五节 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第二十六节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病
第二十七节 肺吸虫病
第二十八节 肺结核合并肺吸虫
第二十九节 结节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