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财务管理
作者:美.约瑟夫.F.辛基著潘功胜等译
出版: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2.5
页数:623
定价:56.00 元
ISBN-10:750492685X
ISBN-13:9787504926852
去豆瓣看看 第一部分 银行财务管理简介
第一章 银行业和金融服务业概述
第一节 金融体系的功能
第二节 金融服务公司和金融服务业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类型及分类
第四节 银行持股公司:占统治地位的组织形式
第五节 媒介与脱媒、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
第六节 银行业的“衰退”
第七节 银行监管的作用
第八节 监管的辩证法
第九节 银行业务的风险
第十节 金融服务竞争的各个方面及监管的作用
本章小结
附录 银行与产业关系模型
第二章 银行资金来源与运用和银行业务风险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银行从货币交换者到信息处理者的进化
第三节 受监管的公司——银行
第四节 作为投资组合的银行:双向资金租借和风险控制
第五节 银行资产负债表:资金来源
第六节 银行资产负债表:资金运用
第七节 银行资本(净资产值)
第八节 银行收入的来源: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
第九节 银行成本:利息支出和非利息支出
第十节 银行的损益表
第十一节 银行财务报表及其透明度
本章小结
第二部分 战略、财务管理与银行业绩衡量
第三章 银行价值、业绩的会计模型及经济学模型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现实世界中的现代财务
第三节 公司经济学模型及折现的现金流
第四节 真实收益和调整价盈比基础上的折衷模型
第五节 经济学模型、市场效率和“领头羊”
第六节 价值、收益的市场衡量尺度与股权的市场价值
第七节 隐藏资本及股权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关系
第八节 阅读银行财务报表和比率分析
第九节 银行总业绩:风险一收益方法
第十节 股权收益率模型
第十一节 银行风险和资产收益率的变化
第十二节 银行的风险指数
第十三节 其他金融服务公司的利润率
第四节 从银行历史业绩得出的决策教训
本章小结
附录A 按银行规模进行的股权收益率分解分析(1985-1995)
附录B 隐藏资本和统计市场价值会计模型(SMVAM)
第四章 价值和风险管理:金融服务业中的银行战略及策划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公司目标:价值管理
第三节 商业银行和价值最大化
第四节 各种管理动机
第五节 经济附加值(EVA)和管理者补偿
第六节 财务管理和现代公司战略
第七节 第一银行、信孚银行和花旗银行的理念
第八节 银行业和铁路综合症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资产负债管理(ALM)和利率风险管理技术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资产负债管理:资产负债表协调财务管理三步曲
第三节 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和核心变量
第四节 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质量的衡量尺度:净利息利润率及其波动性
第五节 资产负债管理的两方面:会计观点和经济观点
第六节 利率风险、银行风险曲线和金融合同中的内含期权
第七节 对冲利率风险的表外技术
第八节 证券化从资产负债表中移走利率风险
第九节 现实中的资产负债管理
第十节 收益曲线形状、预期理论和资产负债管理
本章小结
附录A资产负债管理的发展及其他金融服务公司、非金融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
附录B债券定价、凸度、持续期和“负凸度
第三部分 银行业的投资组合风险及其管理——理论和实践
第六章 信用风险和贷款功能:理论和实践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正确和谨慎的管理为银行创造价值
第三节 通过贷款审查衡量信用风险和贷款质量
第四节 金融合同中的贷款人——借款人代理问题和激励问题
第五节 预期违约率
第六节 把信用风险作为一项担保业务来管理
第七节 监控技术和借款人信息连续统一体
第八节 银行的贷款功能和违约风险的一般模型
第九节 投资组合思考:投资组合风险升水和分散化收益
第十节 贷款定价、相互影响和风险调整收益
第十一节 用于预防、鉴定和处理问题借款人的贷款功能
第十二节 信用文化和银行的书面贷款政策
本章小结
附录 问题贷款策略和问题贷款的预警
第七章 流动性风险和负债管理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银行流动性和1987年的股市崩溃
第三节 信心的作用
第四节 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历史透视
第五节 流动性需求和风险
第六节 现代流动性问题:从篮球赛到救援行动
第七节 流动性和赢利性之间的权衡
第八节 银行流动性的功能
第九节 负债管理:银行负债的构成和成本
第十节 衡量银行流动性
第十一节 流动性管理的动态性
第十二节 流动性管理的子集:储备头寸管理
第十三节 流动性管理的三个方面
第四节 负债管理的风险
第五节 对负债管理策略的再思考:大则不倒、流动性危机、赌博银行业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改进法案的角色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银行投资管理和投资银行业务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阅读本章前的准备知识
第三节 积极的投资管理、银行业法令和监管性干预
第四节 积极投资管理下的银行证券投资组合和实证分析
第五节 银行证券投资的风险收益特征
第六节 市政债券的投资组合
第七节 制定银行的投资政策
第八节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准则
第九节 可选择的投资策略
第九章 非利息收入、证券化和衍生交易
第四部分 管理银行的贷款功能
第五部分 银行资本结构——理论、管理和监管
第六部分 监管、存款保险和道德在塑造银行业和金融服务业中的作用
第七部分 金融服务业中的金融创新、信息技术和企业重组
后记
约瑟夫·F.辛基,美国佐治亚大学特雷商学院金融学教授,爱德华·希尔斯金融学院主席。1966年获宾两法尼亚圣·文森特学院经济学学士学位,1971年获波士顿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1971-1976年,以金融经济学家身份供职于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研究部。1985-1992年,担任佐治亚银行家协会主席。
辛基教授的研究领域主要为商业银行、金融制度和资本市场以及金融治理结构,他的主要著作有《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分类技术在商业、银行业和金融业中的应用》、《银行业的问题和破产机制》等。辛基教授发表了大量的金融学论文和书评,还是许多金融刊物的特约评论家。
译者简介:
潘功胜 1963年生,199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博十学位,1997年至1999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并在渣打银行进行工作培训。现任中国工商银行人事部副总经理、全国金融青联常委、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商业银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出版有《货币金融学》、《现代劳动经济学》等多种译著、著作,在《经济日报》、《金融时报》等发表多篇文章。
樊志刚 1961年生,199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城市金融》杂志主编和全国金融青联常委。主要研究方向为商业银行的体制改革、发展战略及经营管理问题,已出版《信贷》、《银行法全书》、《票据与银行结算手册》、《商业银行贷款操作实务》等书籍8部(含合著),翻译出版《投资商资本主义》,发表文章近60篇。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虽然名为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但并非就财务论财务,而是以财务效益为中心,贯穿银行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这是一种宏观的财务视角,这种现代的、崭新的财务视角,符合现代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内在规律,对于重塑中国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框架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除了详细论述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之外,对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技术、银行监督理论、金融创新和信息技术运用、银行兼并重组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可以为非银行金融业、信息产业等部门提供参考。这样的内容安排符合西方金融混业经营的潮流。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广泛吸收金融理论和实践的最新成果,采纳了在实践中出现的最新案例和统计资料,体系完善,论据充实。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