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颗粒物的检测及应用

目 录内容简介
0绪论1
1水中的无机颗粒物4
11中国东部河流水中无机颗粒物的地球化学性质4
12黏土矿物及水合金属氧化物6
121黏土矿物的基本结构6
122天然水体中常见的黏土矿物6
123水合黏土矿物表面的性质7
124水合金属氧化物8
13水中矿物颗粒的粒径及形状8
131矿物颗粒的三轴粒径及相当粒径8
132矿物颗粒的二维粒径及分数维方法10
14颗粒群的粒径分布13
141频率分布和累积分布13
142矩值法18
143函数法19
参考文献21
2水中矿物颗粒数量参数的测量22
21重量分析法22
211粗粒矿物颗粒22
212细微矿物颗粒22
22密度分析法23
23光分析法24
231浊度法24
232浊度在水的混凝投药控制中的应用31
24γ射线测泥沙法35
参考文献37
3水中有机颗粒物及其检测38
31水中有机颗粒物的性质38
32水中有机颗粒物的检测40
33水中有机颗粒物的去除42
331强化混凝对腐殖酸和富里酸的去除42
332预氧化助凝对腐殖酸和富里酸的去除48
参考文献53
4水中的生物颗粒及其检测54
41生物的分类54
42病毒55
43原核微生物58
431细菌58
432古菌61
433放线菌61
434蓝细菌63
435其他原核微生物64
44真核微生物64
441原生动物64
442微型后生动物67
443真核藻类69
444真菌73
45水中生物颗粒物的检测74
451水中病毒的检验74
452水中含藻量的检测方法75
453水中细菌的检测方法77
46水中生物颗粒物的去除84
461除藻控藻84
462对致病细菌与病毒的去除87
463对致病性原生动物的去除92
参考文献95
5水中颗粒物的表面电性及其测量96
51水中胶体颗粒表面的微观电特性96
511胶体表面电荷96
512双电层理论97
513ζ电位98
514脱稳98
515电动现象100
516流动电流101
52水中胶体颗粒表面电性的测量及应用103
521ζ电位的测量与应用103
522流动电流的测定及应用106
53流动电流混凝投药自动控制原理110
531流动电流与混凝剂投加量及沉后水浊度的相关性110
532流动电流混凝投药自动控制系统113
533流动电流混凝投药串级控制技术原理120
参考文献129
6水中颗粒物粒径的测量130
61筛分法130
62沉降分析法132
621颗粒在水中的沉降132
622水中颗粒的沉降分析法原理135
623天秤沉降分析法137
624滴定管沉降分析法138
625光透过沉降分析法139
63激光分析法140
631激光分析法原理140
632激光分析技术142
633激光分析技术应用145
64Coulter颗粒计数法154
641Coulter颗粒计数法原理154
642Coulter颗粒计数仪156
65显微镜观察法157
651光学显微镜157
652电子显微镜158
参考文献162
7水中颗粒物的脉动检测技术及应用163
71颗粒脉动检测原理163
711颗粒脉动检测技术理论163
712混凝过程对R值的影响166
713颗粒脉动检测仪工作原理及应用基础168
714颗粒脉动检测仪的运行及操作条件170
72颗粒脉动检测技术的应用171
721高浊度水絮凝过程的检测与应用171
722一般浊度水混凝过程中的应用172
723在颗粒可分散性研究中的应用174
724在污泥脱水及调理性能研究中的应用175
725含油污水混凝过程中的应用176
73颗粒物质检测方法的对比178
731常规颗粒计数检测法与浊度测定法对比178
732颗粒脉动检测法与浊度检测方法对比180
733颗粒脉动检测法与常规颗粒计数检测法对比181
74颗粒脉动检测技术测定悬浮液颗粒浓度研究184
741测定悬浮颗粒浓度的理论分析184
742颗粒检测值R与颗粒浓度关系的研究185
743DC值和浊度值的相关性研究187
744R值与颗粒尺寸的相关性187
75颗粒脉动检测法检测水中的藻类188
751水体含藻量检测的可能性研究189
752含藻水过滤过程的监测研究191
753颗粒脉动检测法检测水库水中的藻类193
76水中致病微生物数量检测可能性研究195
761病原微生物的常用检测方法195
762颗粒脉动检测技术的应用197
参考文献198
1水中的无机颗粒物4
11中国东部河流水中无机颗粒物的地球化学性质4
12黏土矿物及水合金属氧化物6
121黏土矿物的基本结构6
122天然水体中常见的黏土矿物6
123水合黏土矿物表面的性质7
124水合金属氧化物8
13水中矿物颗粒的粒径及形状8
131矿物颗粒的三轴粒径及相当粒径8
132矿物颗粒的二维粒径及分数维方法10
14颗粒群的粒径分布13
141频率分布和累积分布13
142矩值法18
143函数法19
参考文献21
2水中矿物颗粒数量参数的测量22
21重量分析法22
211粗粒矿物颗粒22
212细微矿物颗粒22
22密度分析法23
23光分析法24
231浊度法24
232浊度在水的混凝投药控制中的应用31
24γ射线测泥沙法35
参考文献37
3水中有机颗粒物及其检测38
31水中有机颗粒物的性质38
32水中有机颗粒物的检测40
33水中有机颗粒物的去除42
331强化混凝对腐殖酸和富里酸的去除42
332预氧化助凝对腐殖酸和富里酸的去除48
参考文献53
4水中的生物颗粒及其检测54
41生物的分类54
42病毒55
43原核微生物58
431细菌58
432古菌61
433放线菌61
434蓝细菌63
435其他原核微生物64
44真核微生物64
441原生动物64
442微型后生动物67
443真核藻类69
444真菌73
45水中生物颗粒物的检测74
451水中病毒的检验74
452水中含藻量的检测方法75
453水中细菌的检测方法77
46水中生物颗粒物的去除84
461除藻控藻84
462对致病细菌与病毒的去除87
463对致病性原生动物的去除92
参考文献95
5水中颗粒物的表面电性及其测量96
51水中胶体颗粒表面的微观电特性96
511胶体表面电荷96
512双电层理论97
513ζ电位98
514脱稳98
515电动现象100
516流动电流101
52水中胶体颗粒表面电性的测量及应用103
521ζ电位的测量与应用103
522流动电流的测定及应用106
53流动电流混凝投药自动控制原理110
531流动电流与混凝剂投加量及沉后水浊度的相关性110
532流动电流混凝投药自动控制系统113
533流动电流混凝投药串级控制技术原理120
参考文献129
6水中颗粒物粒径的测量130
61筛分法130
62沉降分析法132
621颗粒在水中的沉降132
622水中颗粒的沉降分析法原理135
623天秤沉降分析法137
624滴定管沉降分析法138
625光透过沉降分析法139
63激光分析法140
631激光分析法原理140
632激光分析技术142
633激光分析技术应用145
64Coulter颗粒计数法154
641Coulter颗粒计数法原理154
642Coulter颗粒计数仪156
65显微镜观察法157
651光学显微镜157
652电子显微镜158
参考文献162
7水中颗粒物的脉动检测技术及应用163
71颗粒脉动检测原理163
711颗粒脉动检测技术理论163
712混凝过程对R值的影响166
713颗粒脉动检测仪工作原理及应用基础168
714颗粒脉动检测仪的运行及操作条件170
72颗粒脉动检测技术的应用171
721高浊度水絮凝过程的检测与应用171
722一般浊度水混凝过程中的应用172
723在颗粒可分散性研究中的应用174
724在污泥脱水及调理性能研究中的应用175
725含油污水混凝过程中的应用176
73颗粒物质检测方法的对比178
731常规颗粒计数检测法与浊度测定法对比178
732颗粒脉动检测法与浊度检测方法对比180
733颗粒脉动检测法与常规颗粒计数检测法对比181
74颗粒脉动检测技术测定悬浮液颗粒浓度研究184
741测定悬浮颗粒浓度的理论分析184
742颗粒检测值R与颗粒浓度关系的研究185
743DC值和浊度值的相关性研究187
744R值与颗粒尺寸的相关性187
75颗粒脉动检测法检测水中的藻类188
751水体含藻量检测的可能性研究189
752含藻水过滤过程的监测研究191
753颗粒脉动检测法检测水库水中的藻类193
76水中致病微生物数量检测可能性研究195
761病原微生物的常用检测方法195
762颗粒脉动检测技术的应用197
参考文献198
目 录内容简介
本书融合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结合水处理工程的实际需求,从颗粒物的基本性质出发,论述了水中颗粒物群某些特性的检测方法和原理,并介绍了检测参数在水处理领域应用的最新成果。
本书可供市政工程和环境工程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研究人员以及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本书可供市政工程和环境工程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研究人员以及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比价列表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