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絮影  陈兴良
  理论前沿
  报应、预防与恢复——刑事责任目的之反思与重构/杜宇
  一、责任目的之功能
  二、以往的责任目的
  三、恢复性正义
  四、报应、预防与恢复
  风险刑法理论的批判性展开/南连伟
  引言
  一、沿承与内涵:风险刑法理论概述
  二、曲解与狂妄:风险刑法理论的社会学批判
  三、静态与动态:刑事政策的公共政策定位
  四、异化与痼疾:民主立法的现代反思
  五、结语:躁动的刑法学
  犯罪论体系研究
  论刑法的规范构造——从古典犯罪论体系到新古典犯罪论体系的考察/李世阳
  一、法规范的功能及其实现条件
  二、刑法规范的构造
  三、刑法的规范构造与古典犯罪论体系的演变
  四、刑法的规范构造与新古典犯罪论体系的演变
  五、结论
  从四要件到三阶层/王政勋
  一、隐喻:剥鸡蛋和切西瓜
  二、逻辑:四要件理论的结构性缺陷
  三、困境:四要件理论无法完善
  四、出路:犯罪论体系的去苏俄化
  过失犯的构成要件实现——从定型化思维的叛离/王复春
  一、问题的提出
  二、第一次叛离:个别化理论
  三、主流:定型化思考
  四、第二次叛离:客观归责方案及其变异
  五、理论比较与问题述评
  六、余论
  犯罪构造中的主观构成要件——及对客观归属学说的
  批判/[德]乌尔斯·金德霍伊泽尔文蔡桂生译
  一、归属对象和归属理由
  二、以之为目标的客观可能性
  三、行为不法
  四、风险升高
  刑法学人
  老眼空四海——马克昌教授学术印象/陈兴良
  域外传译
  客观之结果归责——结果归责理论的发展、基本路线与未决之问题/[德]沃尔夫冈·弗里希文蔡圣伟译
  一、导论
  二、归责理论的发展
  三、归责理论的基本路线与核心问题
  四、总结、未决之问题及展望
  拉丁美洲的刑事诉讼程序改革——源自边缘国家法律思想的传播/马克西姆·兰格文施鹏鹏周婧译
  引言
  一、自边缘传播
  二、拉丁美洲的刑事诉讼法典浪潮
  三、分析
  四、结论
  域外视野
  从建构理性到实用理性——德国刑法中实质责任论的实用性倾向/马寅翔
  一、引言
  二、罗克辛与雅各布斯的实质责任论
  三、责任主义与刑罚目的的关系
  四、实质责任论产生的理论背景及其启示
  五、余论
  德国刑法教义学上客观处罚条件的起源——立法、司法和学说的全面回顾/王钰
  引言
  一、刑法分则中客观处罚条件的立法及判例发展史
  二、学说中客观处罚条件的产生历史
  小结
  被害人研究
  被害人的谱系学研究——从被害人的历史地位变迁的角度/申柳华
  一、前国家和国家初期的被害人——被害人及其宗族作为刑罚的执行者
  二、国家兴起与被害人权利的萎缩——从犯罪起诉者到犯罪的旁观者
  三、民主法治国家与被害人权利的兴起
  被歧视的被害人:刑事诉讼中的强奸案被害人/杨杰辉
  一、强奸案被害人被歧视的体现及危害
  二、强奸案被害人被歧视的原因
  三、减少和消除强奸案被害入被歧视的措施
  四、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强奸案被害人
  专题研究
  刑法解释的刑事政策化/姜涛
  一、刑法解释的立场考察
  二、刑法解释的政策考量
  三、刑法解释的刑事政策向度
  终身刑:死刑废止语境下一种话语的厘定与建构/李立丰
  一、死刑与替代刑
  二、终身刑与死刑的废止
  三、终身刑与刑罚根据
  四、终身刑与刑罚体系、刑罚执行
  五、结论
  量刑根据:以责任主义为中心的展开/张苏
  一、责任主义之下量刑要素的体系与展开
  二、对立法中量刑根据要素的分析评论
  三、对司法解释中量刑根据要素的分析评论
  回到问题的原点——法律推定与证明制度关系之再梳理/褚福民
  一、美国法中法律推定与证明制度关系之梳理
  二、我国法律推定与证明制度关系之考察
  三、中美法律推定与证明制度关系之比较
  四、结语
  论刑事判决书的说理/马卫军
  一、问题的提出
  二、刑事判决书说理的意义
  三、如何说理
  四、说理的载体——判决书的结构改变
  五、结语
  揭开上诉率的面纱——以刑事案件为对象的SPSS实证分析/陈晨
  一、研究样本的选择及描述
  二、“八个猜想”的提出
  三、初步的结论
  四、结语
  我国“犯罪学教程”的知识革新/王燕飞
  一、我国“犯罪学教程”出版概况及其特点
  二、我国“犯罪学教程”知识的整体状态
  三、我国“犯罪学教程”知识的新陈代谢
  《刑事法评论》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