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视听语言概论
1.1 什么是视听语言
1.2 人的视听感知特性
1.2.1 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1.2.2 视觉暂留原理
1.2.3 似动现象
1.2.4 心理补偿机制
1.3 视听语言的基本特征
1.3.1 视像模糊与细节凸现
1.3.2 视听语言与非语言符号
1.3.3 画面思维能力
1.4 动画视听语言的分类
1.4.1 实验动
1.4.2 叙事动画
1.4.3 电影动画
1.4.4 电视动画
1.1.5 动画视听语言的发展史
1.5.1 动画电影的起源
1.5.2 动画电影的发展
1.5.3 动画电影的成熟
第二章 镜头
2.1 镜头的基本概念
2.1.1 镜头是构成影像的基本单位
2.1.2动画中镜头的构成
2.1.3 镜头的三种典型类型
2.2 景别
1.4.1 实验动
2.2.1 景别概论
2.2.2 景别的种类和作用
2.2.3 景别的意义
3.2 线条
2.3 角度
2.3.1 正面角度
2 3 2 侧面角度
2 3 3 背面角度
2.3.4 平角度
2.3.5 俯角度
2.3.6 仰角度
2.3.7 拍摄角度的作用
2.4 焦距
2.4.1 焦距的概念和分类
2.4.2 焦点和景深
2.4.3 焦点和景深的艺术处理
2.5 运动摄影
2.5.1 运动摄影的类型和特征
2.5.2 推镜头
2.5.3 拉镜头
2.5.4 摇镜头
2.5.5 移动镜头
2.5.6 升降镜头
2.5.7 运动透视
2.5.8 运动摄影的作用
第三章 画面造型
3.1 光线
3.1.1 光线的构图作用
3 2 1 线条是阃面构成中的一个基础因素
3.2.2 线条是形成影视作品画面线条透视的主要元素
3.2.3 线条和线条的有机结构是画面构图结构的重要手段
3.2.4 线条具有象征意义
3.2.5 线条本身还能表现形式美
3.2.6 线条的再现和勾勒
3.2.7 线条组合的两个目的
3.3 影调
3.3.1 影调的概念
3.3.2 影调的作用
3.3.3 影调配置的手段
3.4 色彩
3.4.1 色彩的基本特征
3.4.2 色彩的综合功能
3.4.3 色彩语言的运用
3.5 主体
3.5.1 构图处理
3.5.2 光影布置
3.5.3 色彩配置
3.5.4 焦点虚实
3.5.5 动静对比
3.6 陪体
3.6.1 陪体的作用
3.6.2 主体与陪体的关系
4.2.3 运动轴线
3.7 前景与背景
3.7.1 前景
3.7.2背景
3.7.3 主体与背景
3.8 空白
3.8.1李白的结构功能
3.8.2 空白的人文魅力
3.9 构图
3.9.1 影视动画构图的自身特点
3.9.2 影视动J新构罔的美学肇础
3.9.3 构图的总体把握规律
第四章 场面调度与轴线
4.1 场面调度
4.1.1 场面调度的概念
4.1.2 演员的调度
4.1.3 摄影机的调度
4.1.4 场面调度技巧
4.2 轴线
4.2.1 什么是轴线
4.2.2 关系轴线
5.1.1 影视声音的发展历程
5.1.2 声音的特性
5.1.3 声音在影视创作巾的重要作用
第五章 声音
5.2 人声
5.2.1 对白
5.2.2 旁白
5.2.3 独白
5.3 音乐
5 3 1 影视音乐的他律性质
5.3.2 影视音乐的形式
5.3.3 音乐的功能
5.4 音响
5.4.1 音响的种类
5.4.2 音响的功能
5.4.3 音响的创作规律
5.5 声画关系
5.5.1 声画同步
5.5.2 声画分离
5.5.3 声嘶对位
第六章 动画剪辑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