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绪论
1.1 化学是一门实用的、创造性的中心科学
1.2 化学变化的特征
1.2.1 化学变化是质变
1.2.2 化学变化服从质量守恒定律
1.2.3 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
1.3 化学的学科分类
1.4 现代化学的发展趋势、前沿领域及发展战略
1.5 基础化学的学习方法
2 实验数据的误差与结果处理
2.1 实验误差及其表示方法
2.1.1 误差的产生
2.1.2 误差的表示方法
2.2 提高实验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2.2.1 减免系统误差的方法
2.2.2 随机误差的减免方法
2.3 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评价
2.3.1 数理统计的几个基本概念
2.3.2 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2.3.3 置信度和置信区间
2.3.4 显著性检验
2.3.5 可疑值的取舍
2.4 有效数字的修约及其运算规则
2.4.1 有效数字及其位数
2.4.2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习题
3 气体和溶液
3.1 气体
3.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3.1.2 气体的分压定律和分体积定律
3.1.3 实际气体
3.2 溶液
3.2.1 基本单元及溶液浓度
3.2.2 标准溶液及其配制
3.2.3 有关浓度的计算
3.2.4 非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
3.2.5 电解质溶液
3.3 胶体溶液
3.3.1 胶体溶液的性质
3.3.2 溶胶粒子的结构——胶团
3.3.3 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
3.3.4 凝胶
习题
4 化学热力学基础
4.1 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4.1.1 系统和环境
4.1.2 状态和状态函数
4.1.3 过程和途径
4.1.4 热、功和可逆过程
4.1.5 热力学能
4.1.6 化学反应计量式及反应进度
4.1.7 广度性质和强度性质
4.2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化学
4.2.1 热力学第一定律
4.2.2 焓变及热化学方程式
4.2.3 赫斯定律
4.3 热力学第二定律
4.3.1 化学反应的自发性
4.3.2 熵及热力学第三定律
4.3.3 热力学第二定律
4.4 吉布斯自由能
4.4.1 吉布斯自由能
4.4.2 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
4.4.3 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的应用
习题
5 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
5.1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方法
5.1.1 化学反应的转化速率
5.1.2 恒容反应的反应速率
5.2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5.2.1 碰撞理论
5.2.2 过渡状态理论
5.2.3 反应机理与元反应
5.2.4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5.3 化学反应平衡及平衡常数
5.3.1 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学平衡
5.3.2 平衡常数
5.3.3 多重平衡原理
5.3.4 平衡常数的计算及应用
5.3.5 化学平衡的移动
习题
6 酸碱平衡
6.1 酸碱理论的发展简介
6.2 酸碱质子理论
6.2.1 水的解离平衡及溶液的pH标度
6.2.2 酸碱的相对强弱
6.3 酸碱溶液中有关离子平衡浓度的计算
6.3.1 酸碱溶液pH计算
6.3.2 溶液中酸碱各种存在形式的平衡浓度计算
6.4 酸碱解离平衡的移动
6.4.1 缓冲溶液
6.4.2 酸碱指示剂
6.5 酸碱中和反应
6.5.1 酸碱中和反应的程度
6.5.2 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计算
6.6 酸碱滴定分析
6.6.1 滴定分析法
6.6.2 酸碱滴定法
6.6.3 酸碱滴定的应用实例
习题
7 沉淀溶解平衡
7.1 沉淀溶解平衡
7.1.1 沉淀溶解平衡
7.1.2 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
7.2 沉淀的形成及溶度积规则
7.2.1 沉淀的类型和性质
7.2.2 沉淀的形成过程
7.2.3 溶度积规则
7.3 沉淀的溶解和转化
7.3.1 条件溶度积
7.3.2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7.3.3 沉淀的转化
7.3.4 分步沉淀
7.4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7.4.1 共沉淀现象
7.4.2 后沉淀现象
7.5 沉淀反应在分析测定中的应用
7.5.1 沉淀滴定分析法
7.5.2 重量分析法
习题
8 氧化还原反应
8.1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8.1.1 氧化值
8.1.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8.2 电极电势
8.2.1 原电池
8.2.2 电极电势
8.2.3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能斯特方程式
8.2.4 条件电极电势
8.3 电极电势的应用
8.3.1 比较氧化剂或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8.3.2 计算原电池的标准电动势E。和电动势E
8.3.3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8.3.4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次序
……
9 原子结构
10 分子结构
11 晶体结构
12 配位化合物及配位平衡
13 主族元素
14 过滤元素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