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
作者:黄子通 主编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0
页数:328
定价:49.00 元
ISBN-13:9787117105002
ISBN-10:7117105003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急诊医学的发展历史及其在医学领域中的地位
第一节 急诊医学发展历史
第二节 急诊医学的“三环理论”及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三节 急诊医疗体系与突发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
第四节 急诊医学发展过程中存在争议的几个问题
第二章 急救医学与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救援
第一节 紧急救援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第二节 院前急救的管理思路
第三节 突发灾难事故的医疗救援
第三章 心肺脑复苏
第一节 心肺脑复苏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展望
第二节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制定的意义及挑战
第三节 复苏研究的Utstein模式
第四节 心肺复苏的方法学
第五节 脑复苏的现状及进展
第六节 复苏后综合征的处理
第四章 急危重症的监护
第一节 关于急诊危重症监护地位的争议
第二节 危重症的生命与器官功能监护策略
第三节 生命及脏器功能支持与管理的策略
第五章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第一节 SIRS,seiosis和MODS的概念及其争议
第二节 脓毒症发病机制的不同学说
第三节 脓毒症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第四节 血管活性药物和液体复苏在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和争议
第五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器官功能支持
第六章 急性中毒及理化因素损伤
第一节 急性中毒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第二节 急性中毒的临床救治
第三节 核辐射伤的预防和救治
第七章 急性创伤
第一节 创伤急救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急性创伤的伤情评估与现场处理
第三节 多发伤和复合伤的救治
第八章 心脏血管急症
第一节 急性冠脉综合征
第二节 致命性心律失常
第三节 急性脑卒中
第九章 呼吸系统急症
第一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第二节 肺栓塞
第十章 休克
第一节 休克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体克临床识殛与紧急处理
第三节 休克临床病医分析
第四节 各型休克的临床处理
第五节 休克研究展望
第十一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一节 DIC机制的认识历程与现状
第二节 DIC诊断的发展历程与诊断标准解读
第三节 DIC治疗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第十二章 急症症状学在急症鉴别与救治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节 急诊临床思维
第二节 常见急症鉴别诊断实例
第十三章 常用急诊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第十四章 急诊医学的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设计
第十五章 急诊医学中的人文精神、心理学和法律问题
第十六章 循证医学在急诊医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黄子通男,1954年出生。急诊医学及呼吸内科教授,生物医学工程(跨)专业博士生导师。
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近3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1996年晋升为主任医师、教授。1995年创立中山医科大学急诊医学教研室并担任教研室主任至今。1996年创办《岭南急诊医学》杂志,担任杂志主编,同年创建中山医科大学急诊医学硕士研究生点,为急诊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003年牵头申报急诊医学博士点,同年9月中山大学成为国内第一个急诊医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003年11月取得博士导师资格并招收2004年博士研究生。1997年起担任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曾赴美国、新加坡、加拿大、香港等培训学习。
现任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急诊医学学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常务理事、省全科医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会复苏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广东医学》编委等。
专业研究方向:急诊医学,危重症监护,心肺脑复苏。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SCI收录4篇。主编《急诊医学》、《急诊抢救指南》、《现代复苏医学》等专著,参编全国统编教材《临床药理学》,另参编《现代急症内科学》、《社区医疗服务教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与治疗》专著6部。积极开展急诊临床科研工作,开展急救新技术,先后承担并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急诊建设与管理》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XDJ-I型电话―心电监测系统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获广东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国家科技部批准为2000年国家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先后获医疗成果奖6项、教学成果奖1项。1988年起主办急诊专科进修班,已连续举办32期,为全国各地培养了一大批急诊医学专门人才。1998年起主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全国急救新技术》和《心肺脑复苏进展》培训班,并获得良好效果和高度评价。2003年1-6月在抗击SARS的战疫中,一直战斗在第一线,担任广东省防治“非典”专家组成员、中山大学及中山二院专家组组长。为抢救病人而染病,出院后又回到抗非典第一线,并受广东省卫生厅委派二进天津,支援天津市的抗非典工作。被省政府授予“五一”劳动奖章、一等功臣,全国抗非典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抗非典优秀医院管理工作者。
主要学术论著:
猪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心肌细胞βAR的相关性研究
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在ICU中的应用
XDJ-Ⅰ型电话-心电监测系统对院外心脏病人的远程监测
如何应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再挑战
提高我国心肺脑复苏水平的措施与对策
乌司他丁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急诊医学作为医学领域中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我国已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医学科学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促使急诊医学的发展与其相适应,尤其2003年一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在我国及全球蔓延,医学界尤其急诊医学界经受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等,迫切需要建立急诊医学的教学体系及培养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以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急救的需求。在邵孝鉷、王一镗教授等老一辈急诊医学专家的带领下,急诊医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正朝着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邵老培养的第一批急诊医学硕士研究生于1990年毕业,开创了我国急诊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先河。2003年建立了第一批博士点,已培养了大批专科高级人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及师资队伍的主要途径。
主要内容:急诊医学作为医学领域中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我所选列的16个专题是急诊医学范畴内研究的热点和临床常见的问题,同时体现各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及与各临床专科的对接结合,但与内科学、外科学及急诊医学本科教材又有根本区别:它不追求系统性、完整性和全面性;注重综合临床能力培养,突出急危症救治特色,体现本学科的新进展。以便在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科学的思维及方法)和临床能力(临床思维及技能)的过程中,为学生的创新提供探索、挖掘新知识的工具与技能,培养学生进一步获得知识、挖掘知识、临床实际工作的能力。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