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材:城市生态规划概论

目 录内容简介
第1章绪论1
11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进展1
111环境与发展1
112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进展3
113城市可持续发展主要的政策行动6
114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面临的问题8
12城市生态规划的由来、演化与发展9
121城市生态规划的由来10
122城市生态规划的概念与发展10
123我国城市生态规划研究进展13
124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特点15
13城市生态规划是城市规划发展的新阶段16
131城市规划的发展现状与面临问题16
132城市规划生态学化的三个发展阶段19
133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27
14城市生态规划的特点31
参考文献32
思考题34
第2章城市生态规划的理论基础35
21人类生态学理论37
211古典人类生态学理论37
212现代人类生态学理论38
22城市生态学理论39
221城市生态学的概念39
222城市生态学主要理论40
223城市生态学研究内容的发展趋势47
224城市生态学与人类生态学的比较思考48
23可持续发展理论49
参考文献50
思考题51
第3章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方法52
31因子生态学的方法52
311因子生态学理论52
312因子生态分析法的方法和步骤52
313因子生态分析在城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53
314因子生态学方法的缺陷56
32景观生态学的方法56
321概述56
322城市生态系统的景观功能分析与宏观景观调控58
参考文献60
思考题61
第4章城市复合生态系统辨识62
41概述62
411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特征62
41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63
413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与结构65
414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内容69
42城市生态系统的辨识与评估(生态评估的基本方法)74
421建立指标体系74
422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的原则75
423建立指标体系的方法75
43指标权重的确定78
431主成分分析法赋权的原理78
432主成分赋权法与专家打分赋权法的有机结合79
44层次分析法79
45城市生态系统状况评价的简单模型80
451生态特征指标法对城市生态系统状况的评估80
452途径:导出特征指标80
453指标的运用85
454结果86
455讨论87
参考文献89
思考题90
第5章城市生态承载力与城市生态足迹91
51概述91
511可持续发展的一般评估方法91
512现有的可持续发展指标的种类92
513可持续发展指标的量化方法92
52环境承载力、资源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92
521忽略环境的影响会给城市经济带来的影响及承载力的提出92
522环境承载力93
53生态足迹100
531提出及概念100
532生态足迹的事实基础101
533生态足迹分析的主要内容101
534城市生态足迹计量分析方法103
54城市区域生态评价106
541区域生态评价106
542区域生态足迹风险评价108
参考文献109
思考题110
第6章城市生态功能分区111
61基本概念111
611生态分区111
612城市生态功能分区112
62生态功能分区的主要方法117
621生态适宜性分析117
622生态敏感性分析119
62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区122
624生态功能分区122
63城市扩展地的适用性分析124
631确定目标124
632明确建成区地域范围125
64实例分析--以长沙市生态分区为例125
641长沙市城市建设用地适宜度分区125
642生态敏感性分区133
64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区133
644生态功能分区134
参考文献134
思考题134
第7章生态经济建设规划135
71概述135
72主要内容136
721充分考虑城市生态环境特征,调整产业布局136
722缩短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提高经济增长中的技术含量137
723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注重企业生态经济效益137
724实现清洁生产和提倡文明消费137
725提高资源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138
73产业结构调整规划138
731经济发展总量规划139
732产业结构调整139
733农业结构调整140
734工业结构调整141
735第三产业结构调整142
74新型生态产业设计143
741生态产业的概念和特点143
742新型生态产业设计145
参考文献153
思考题153
第8章生态社会建设规划154
81概述154
82城市人口适宜容量规划155
821人口总量预测156
822人口控制对策158
823人口区域分布动态规律辨识158
83科技发展规划163
831综述163
832指导思想与咨询原则164
833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与投资重点领域164
834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创造良好的科技发展环境165
84小城镇生态规划166
841小城镇规划166
842小城镇生态规划167
参考文献168
思考题169
第9章生态社区建设170
91生态社区的内涵、特点与功能170
911生态社区概念的产生170
912生态社区概念的内涵170
913生态社区的特点171
914生态社区的功能172
92生态社区建设规划的原则172
93生态社区规划的内容与目标体系173
931生态社区环境建设目标体系173
932生态社区经济建设目标体系174
933生态社区文化建设目标体系174
94生态社区的设计方法174
941社区生态设计的趋向174
942社区生态设计的尺度174
943社区生态设计的实体要素175
95生态社区的实践类型175
951城市型生态社区175
952郊区型生态社区175
953村落型生态社区177
96生态社区的实施机制177
97案例研究--浙江省温岭市生态居住小区详细规划178
971项目背景178
972现状诊断178
973总体规划设计构思179
974生态规划设计180
975生态指标体系建构183
参考文献186
思考题186
第10章城市绿地系统生态规划187
101概述187
1011城市绿地系统的分类187
101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生态问题188
1013城市绿地系统生态规划的目标189
1014规划的原则和依据189
102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恢复190
1021忍耐和弹性190
1022主要方法192
1023地下水平衡对城市绿地系统的影响192
1024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192
103绿地规划评价指标体系196
104城市绿地系统的景观生态学研究197
1041城市景观要素的基本类型197
1042景观多样性与景观异质性198
1043生物多样性199
1044景观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199
105城市绿色廊道网络201
1051城市绿色廊道概述201
1052城市绿色廊道的分类201
1053城市绿色廊道的规划设计202
106城市绿地系统的再开发研究205
1061城市绿地系统发展现状205
1062复合开发模式--可持续发展是原则205
107城市滨水区绿地系统的研究206
1071河流廊道的规划设计206
1072城市滨水区绿地系统的复合开发207
参考文献208
思考题209
第11章城市生态规划的复杂性研究210
111城市生态规划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内容210
1111城市生态规划的工作程序210
1112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212
112复杂性概述215
1121复杂系统的特征216
1122复杂系统的研究对象216
1123复杂性研究的主要理论与方法216
113城市生态规划的复杂性研究220
1131“规划中的复杂性”研究221
1132“规划的复杂性”研究227
114城市生态规划的不确定性研究228
1141概述228
1142不确定性的定义与分类228
1143城市生态规划中的不确定性分析229
1144城市生态规划的不确定性研究230
1145小城镇生态规划的不确定性研究233
参考文献235
思考题238
第12章城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模型239
121城市模型的发展现状与面临问题239
122城市生态系统的景观复杂性模型241
123空间生态系统过程模型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241
1231城市生态系统模型的概念241
1232城市生态系统模型面临的复杂性问题242
1233空间生态系统过程模型的应用242
124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城市资源与环境系统模型244
1241城市资源与环境系统中的自组织过程246
1242变量的选取246
1243城市资源与环境系统协调控制模型体系247
125实例研究--湖南省城镇生活垃圾总量预测249
1251城镇生活垃圾总量影响因素分析249
1252模型的建立249
1253参数的确定250
1254湖南省城镇生活垃圾总量预测251
126小结252
参考文献253
思考题253
11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进展1
111环境与发展1
112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进展3
113城市可持续发展主要的政策行动6
114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面临的问题8
12城市生态规划的由来、演化与发展9
121城市生态规划的由来10
122城市生态规划的概念与发展10
123我国城市生态规划研究进展13
124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特点15
13城市生态规划是城市规划发展的新阶段16
131城市规划的发展现状与面临问题16
132城市规划生态学化的三个发展阶段19
133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27
14城市生态规划的特点31
参考文献32
思考题34
第2章城市生态规划的理论基础35
21人类生态学理论37
211古典人类生态学理论37
212现代人类生态学理论38
22城市生态学理论39
221城市生态学的概念39
222城市生态学主要理论40
223城市生态学研究内容的发展趋势47
224城市生态学与人类生态学的比较思考48
23可持续发展理论49
参考文献50
思考题51
第3章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方法52
31因子生态学的方法52
311因子生态学理论52
312因子生态分析法的方法和步骤52
313因子生态分析在城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53
314因子生态学方法的缺陷56
32景观生态学的方法56
321概述56
322城市生态系统的景观功能分析与宏观景观调控58
参考文献60
思考题61
第4章城市复合生态系统辨识62
41概述62
411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特征62
41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63
413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与结构65
414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内容69
42城市生态系统的辨识与评估(生态评估的基本方法)74
421建立指标体系74
422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的原则75
423建立指标体系的方法75
43指标权重的确定78
431主成分分析法赋权的原理78
432主成分赋权法与专家打分赋权法的有机结合79
44层次分析法79
45城市生态系统状况评价的简单模型80
451生态特征指标法对城市生态系统状况的评估80
452途径:导出特征指标80
453指标的运用85
454结果86
455讨论87
参考文献89
思考题90
第5章城市生态承载力与城市生态足迹91
51概述91
511可持续发展的一般评估方法91
512现有的可持续发展指标的种类92
513可持续发展指标的量化方法92
52环境承载力、资源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92
521忽略环境的影响会给城市经济带来的影响及承载力的提出92
522环境承载力93
53生态足迹100
531提出及概念100
532生态足迹的事实基础101
533生态足迹分析的主要内容101
534城市生态足迹计量分析方法103
54城市区域生态评价106
541区域生态评价106
542区域生态足迹风险评价108
参考文献109
思考题110
第6章城市生态功能分区111
61基本概念111
611生态分区111
612城市生态功能分区112
62生态功能分区的主要方法117
621生态适宜性分析117
622生态敏感性分析119
62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区122
624生态功能分区122
63城市扩展地的适用性分析124
631确定目标124
632明确建成区地域范围125
64实例分析--以长沙市生态分区为例125
641长沙市城市建设用地适宜度分区125
642生态敏感性分区133
64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区133
644生态功能分区134
参考文献134
思考题134
第7章生态经济建设规划135
71概述135
72主要内容136
721充分考虑城市生态环境特征,调整产业布局136
722缩短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提高经济增长中的技术含量137
723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注重企业生态经济效益137
724实现清洁生产和提倡文明消费137
725提高资源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138
73产业结构调整规划138
731经济发展总量规划139
732产业结构调整139
733农业结构调整140
734工业结构调整141
735第三产业结构调整142
74新型生态产业设计143
741生态产业的概念和特点143
742新型生态产业设计145
参考文献153
思考题153
第8章生态社会建设规划154
81概述154
82城市人口适宜容量规划155
821人口总量预测156
822人口控制对策158
823人口区域分布动态规律辨识158
83科技发展规划163
831综述163
832指导思想与咨询原则164
833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与投资重点领域164
834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创造良好的科技发展环境165
84小城镇生态规划166
841小城镇规划166
842小城镇生态规划167
参考文献168
思考题169
第9章生态社区建设170
91生态社区的内涵、特点与功能170
911生态社区概念的产生170
912生态社区概念的内涵170
913生态社区的特点171
914生态社区的功能172
92生态社区建设规划的原则172
93生态社区规划的内容与目标体系173
931生态社区环境建设目标体系173
932生态社区经济建设目标体系174
933生态社区文化建设目标体系174
94生态社区的设计方法174
941社区生态设计的趋向174
942社区生态设计的尺度174
943社区生态设计的实体要素175
95生态社区的实践类型175
951城市型生态社区175
952郊区型生态社区175
953村落型生态社区177
96生态社区的实施机制177
97案例研究--浙江省温岭市生态居住小区详细规划178
971项目背景178
972现状诊断178
973总体规划设计构思179
974生态规划设计180
975生态指标体系建构183
参考文献186
思考题186
第10章城市绿地系统生态规划187
101概述187
1011城市绿地系统的分类187
101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生态问题188
1013城市绿地系统生态规划的目标189
1014规划的原则和依据189
102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恢复190
1021忍耐和弹性190
1022主要方法192
1023地下水平衡对城市绿地系统的影响192
1024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192
103绿地规划评价指标体系196
104城市绿地系统的景观生态学研究197
1041城市景观要素的基本类型197
1042景观多样性与景观异质性198
1043生物多样性199
1044景观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199
105城市绿色廊道网络201
1051城市绿色廊道概述201
1052城市绿色廊道的分类201
1053城市绿色廊道的规划设计202
106城市绿地系统的再开发研究205
1061城市绿地系统发展现状205
1062复合开发模式--可持续发展是原则205
107城市滨水区绿地系统的研究206
1071河流廊道的规划设计206
1072城市滨水区绿地系统的复合开发207
参考文献208
思考题209
第11章城市生态规划的复杂性研究210
111城市生态规划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内容210
1111城市生态规划的工作程序210
1112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212
112复杂性概述215
1121复杂系统的特征216
1122复杂系统的研究对象216
1123复杂性研究的主要理论与方法216
113城市生态规划的复杂性研究220
1131“规划中的复杂性”研究221
1132“规划的复杂性”研究227
114城市生态规划的不确定性研究228
1141概述228
1142不确定性的定义与分类228
1143城市生态规划中的不确定性分析229
1144城市生态规划的不确定性研究230
1145小城镇生态规划的不确定性研究233
参考文献235
思考题238
第12章城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模型239
121城市模型的发展现状与面临问题239
122城市生态系统的景观复杂性模型241
123空间生态系统过程模型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241
1231城市生态系统模型的概念241
1232城市生态系统模型面临的复杂性问题242
1233空间生态系统过程模型的应用242
124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城市资源与环境系统模型244
1241城市资源与环境系统中的自组织过程246
1242变量的选取246
1243城市资源与环境系统协调控制模型体系247
125实例研究--湖南省城镇生活垃圾总量预测249
1251城镇生活垃圾总量影响因素分析249
1252模型的建立249
1253参数的确定250
1254湖南省城镇生活垃圾总量预测251
126小结252
参考文献253
思考题253
目 录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12章,在介绍城市生态规划由来、概念和学科理论基础、两大主要方法的基础上,主要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辨识方法、城市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的评估、城市生态功能分区、城市扩展地的适宜性分析、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社会建设、生态社会建设、城市绿地系统生态规划等7个层面,探讨了城市生态规划编制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与成果;最后分析了城市生态规划复杂性和复杂性模型,探讨了复杂性理论在城市生态规划中的研究进展。
《高等学校教材:城市生态规划概论》可供高等院校城市规划专业师生、相关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高等学校教材:城市生态规划概论》可供高等院校城市规划专业师生、相关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比价列表
公众号、微信群

微信公众号

实时获取购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