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论
1.1 互换性及分类
1.1.1 互换性定义
1.1.2 互换性的作用
1.1.3 互换性的分类与条件
1.1.4 互换性的条件
1.1.5 加工误差及对互换性的影响
1.2 标准与标准化
1.2.1 标准化
1.2.2 优先数系
1.3 技术测量
1.4 本课程的特点与要求
思考题
第2章 光滑圆柱体的公差与配合
2.1 概述
2.2 公差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
2.2.1 孔和轴
2.2.2 有关尺寸的术语及定义
2.2.3 尺寸偏差与公差
2.2.4 公差带图解
2.2.5 有关配合的术语及定义
2.2.6 配合的基准制
2.3 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
2.3.1 标准公差
2.3.2 基本偏差与公差带
2.3.3 常用及优先选用的公差带与配合
2.3.4 标准温度
2.3.5 一般公差——线性和角度尺寸的未注公差
2.4 公差与配合的选择
2.4.1 基准制的选择
2.4.2 公差等级的选择
2.4.3 配合的选择
思考题
第3章 技术测量基础
3.1 概述
3.2 长度单位和尺寸传递
3.2.1 长度单位与米定义
3.2.2 量块
3.2.3 线纹尺
3.3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的分类
3.3.1 计量器具
3.3.2 测量方法分类
3.3.3 计量器具的度量指标
3.4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3.4.1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3.4.2 测量误差分类
3.4.3 测量误差的处理
3.4.4 不确定度
3.5 三坐标测量机简介
3.5.1 三坐标测量机结构与分类
3.5.2 三坐标测量机的工作原理
3.5.3 测头
3.5.4 测量机的控制
3.5.5 测量软件及软件包
3.5.6 三坐标测量机的应用
3.6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
3.6.1 标准的适用范围
3.6.2 验收原则
3.6.3 验收极限的确定
3.6.4 计量器具的选择
思考题
第4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测量
4.1 概述
4.1.1 形位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对使用性能的影响
4.1.2 零件的几何要素与形位误差
4.1.3 形位公差特征项目与符号
4.1.4 形位公差的标注
4.1.5 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
4.1.6 形位误差的评定准则
4.1.7 形位公差带
4.1.8 基准与三基面体系
4.2 形状公差与形状误差测量
4.3 形状或位置公差及误差测量
4.4 位置公差与位置误差测量
4.4.1 定向公差与定向误差测量
4.4.2 定位公差与定位误差测量
4.4.3 跳动公差与跳动误差测量
4.5 公差原则
4.5.1 有关公差原则的基本概念
4.5.2 公差原则
4.6 形位公差选择
4.6.1 形位公差项目的选择
4.6.2 基准的选择
4.6.3 形位公差等级的选择
4.6.4 公差原则的选择
4.6.5 未注出形位公差的有关规定
思考题
第5章 表面粗糙度与测量
第6章 光滑极限量规设计
第7章 典型零件的公差配合与测量
第8章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公差与测量
第9章 尺寸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