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作家作品研究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梦解读/杨正润
莎士比亚与牛津伯爵/杨正润
论忏悔录与自传/杨正润
传记诗学的开拓者——评里翁·艾德尔/杨正润
孤独灵魂的拷问与生存体验的求证——鲁迅与波特莱尔/钱林森
20世纪80一90年代俄罗斯文学中的“世纪末”意识/余一中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起源及特点/余一中
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俄罗斯文学的新发展/余一中
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俄罗斯文学的新发展/余一中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本好书吗?/余一中
“符号总是堕落的符号”——解读品钦小说《V.》/唐建清
解读罗伯一格里耶小说新作《反复》/唐建清
解读卡夫卡和他的文学世界——关于《一条狗的研究》的研究/昂智慧
《日瓦戈医生》:我心目中的经典/董晓
乌托邦与反乌托邦:苏联文学中的两种精神/董晓
比较文学及理论研究
作为汉学研究的西方中国游记/钱林森
中法文学关系/钱林森
翻译文体与现代汉语书面语/余斌
马尔罗在中国的命运/余斌
海伦三题/余斌
大师笔下的大师/余斌
比较文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苏珊·巴斯奈特的《比较文学:批判性介绍》谈起/肖锦龙
比较文学的危机及出路/肖锦龙
精神的自由与束缚——《金蔷薇》与《艺海拾贝》比较谈/董晓
失意的山林女神——寂寞的象征——Echo与山鬼比较研究/叶潇
理论研究
传记的界限——史学、文学与心理学的考察/杨正润
中国传记的文化考察/杨正润
论传记的要素/杨正润
传播媒介和文学的命运——从米勒的《黑洞》等谈起/肖锦龙
西方符号叙事学理论及思想范型批评/肖锦龙
西方的修辞叙事学理论和思想范式批判/肖锦龙
试论德里达对结构叙事学理论根基的拆解重构/肖锦龙
《忏悔录》的真实性与语言的物质性。——论保尔·德曼对卢梭的修辞阅读/昂智慧
“文学科学”的弊端——论保尔·德曼对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批评/昂智慧
文学创作和阅读中的语言问题——论保尔·德曼对美国新批评的批评/昂智慧
超越“文学性”——试析巴赫金对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批判/董晓
外国作家作品研究
乔伊斯与爱尔兰民间诙谐文化/戴从容
论20世纪西方小说人物的自我形态/昂智慧
“新小说”之后——从埃什诺兹的文本叙事看午夜出版社新生代小说作家群/唐玉清
行吟诗人维索茨基/胡学星
后现代主义文学在俄罗斯的命运/赵丹
没有完结的故事——致《高加索的俘虏》们/皮野
开端就在终结中——评瓦尔拉莫夫小说《沉没的方舟》中的末世论倾向/赵建常
反恐:一个新的阅读视角/隋旭升
解读《莎翁情史》中的后现代文本策略/袁祺
忏悔作为自传——论奥古斯丁《忏悔录》的自传特征/曹蕾
《维多利亚时代名人传》的现代主义精神/唐岫敏
约翰生的内心冲突——浅谈鲍斯威尔的传记艺术/孙勇彬
《存在的瞬间》: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自传实验/颜芳
从安娜的解读看阐释的意义/刘萍
比较文学及理论研究
纳博科夫与堂·吉诃德/刘佳林
《初使泰西记》中的西方形象及其历史含义/尹德翔
论穆旦诗的现代主义意识/杜心源
超验的灵魂世界:残雪对卡夫卡的创造性解读/姜智芹
“中国不是中国”:英国文学里的中国形象/葛桂录
灵魂忏悔与自我表现——从自传的角度论卢梭与郁达夫/施敏
理论研究
论20世纪初西方文学批评的转向/张琦
解剖不是命运——女性主义理论与精神分析学说/杨莉馨
形式的自由与危机——试论现代主义的反形式与形式主义之异同/赵琨
先见与兴趣:诠释的先决条件/何玉蔚
读者的主体性与文本的主体性/邹广胜
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王尔德的批评自律性思想探析/陈瑞红
传记文学的移情问题探讨/赵山奎
口述历史:口述者的历史?/王军
新时期自传与自我意识/周凌枫
追求诗性与真实性的统一——论自传中的自我书写问题/袁雪生
向死而生:莎学对存在主义死亡观的领悟/郑歆
政治的莎士比亚——文化唯物主义莎评概述/许勤超
“批评即批评家们”——俄罗斯后苏联文学批评的一种审视视角/姚霞
反思镜子文化/梁庆标
两次转向:中国女性主义文论的话语建构努力/张昊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