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修辞格与FiguresofSpeech
1.1.1 汉语修辞格
1.1.2 英语FiguresofSpeech
1.2 为什么要学习辞格与FiguresofSpeech
1.2.1 为了提高表达能力与表达效果
1.2.2 为了提高理解与鉴赏能力
1.3 辞格与FiguresofSpeech的分类问题
1.3.1 汉语辞格的分类
1.3.2 英语FiguresofSpeech的分类
1.3.3 本书辞格与FiguresofSpeech的分类
2 语言的声色美
2.1 概述
2.2 双声与Alliteration
2.2.1 汉语双声
2.2.2 英语Alliteration
2.3 叠韵与Assonance
2.3.1 汉语叠韵
2.3.2 英语Assonance
2.4 叠宇与ReduplicativesFormedbytheRepetitionofOneWord
2.4.1 汉语叠字
2.4.2 英语ReduplieativesFormedbytheRepetitionofOneWord
2.5 摹声与Onomatopoeia
2.5.1 汉语摹声
2.5.2 英语Onomatopoeia
2.6 感叹与Ecphonesis(Fcphonenm)
2.6.1 汉语感叹
2.6.2 英语Eephonesis(Ecphonema)
2.7 摹色与ColourScheme
2.7.1 汉语摹色
2.7.2 英语ColourScheme
2.7.3 汉、英色彩词的用法
2.7.4 摹色或ColourScheme的修辞作用
3 语言的联系美
3.1 概述
3.2 比喻与FiguresofComparison
3.2.1 比喻(FiguresofLmparison)
3.2.2 比喻(FiguresofComparison)的基本类型
3.2.3 比喻(FiguresofComparison)的变式
3.2.4 比喻的运用
3.3 比拟与Personification
3.3.1 汉语比拟
3.3.2 英语Personification
3.3.3 比拟与比喻
3.4 呼告与Apostrophe
3.4.1 汉语呼告
3.4.2 英语Apostrophe
3.5 借代与Metonymy,Synecdoche,Antomasia
3.5.1 汉语借代
3.5.2 英语Mclonymy
3.5.3 英语Synecdoche
3.5.4 英语Antonomasia
3.6 摹形与Graphic
3.6.1 汉语摹形
3.6.2 英语Graphic
3.7 移觉与Synaesthesia
3.7.1 汉语移觉
3.7.2 英语Synaesthesia
3.8 象征与Symbol
3.8.1 汉语象征
3.8.2 英语Symbol
3.9 仿拟与NonceWord,Imitation,Parody
3.9.1 汉语仿拟
3.9.2 英语NonceWord,ImitationParody
3.10 引用与Allusion
3.10.1 汉语引用
3.10.2 英语Allusion
3.11 移就与Hypallage
3.11.1 汉语移就
3.11.2 英语Hypallage
3.11.3 移情(Empathy)与移就(Hypallage)
3.12 拈连与Zeugma
3.12.1 汉语拈连
3.12.2 英语Zeugma
3.13 换义与Syllepsis
3.13.1 汉语换义
3.13.2 英语Syllepsis
3.13.3 英语Syllepsis与Zeugma的区别
3.14 示现与Vision
3.14.1 汉语示现
3.14.2 英语Vision
4 语言的均衡美
4.1 概述
4.2 对偶与Antithesis
4.2.1 汉语对偶
4.2.2 英语Antithesis
4.3 对照与Contrast
4.3.1 汉语对照
4.3.2 英语Contrast
4.4 排比与Parallelism
4.4.1 汉语排比
4.4.2 英语Parallelism
4.4.3 汉语排比与英语Parallelism的修辞作用
4.4.4 排比与对偶,Parallelism与Antithesis的区别
4.5 顶针与Anadiplosis
4.5.1 汉语顶针
4.5.2 英语Anadiplosis
4.6 回环与PalindromeAntimetabole。Chiasmus
4.6.1 汉语回环
4.6.2 英语Palindrome
4.6.3 英语Antimetabole
4.6.4 英语Chiasmus
4.6.5 回环与顶针,Antimetabole与Anadiplosis的区别
5 语言的侧重美
5.1 概述
5.2 层递与Climax,AnticlimaxorBathos
5.2.1 汉语层递
5.2.2 英语Climax
5.2.3 英语AnticlimaxorBathos
5.3 反复与Repetition
5.3.1 汉语反复
5.3.2 英语Repetition
5.4 设问与RhetoricalQuestion
5.4.1 汉语设问
5.4.2 英语RhetoricalQuestion
5.5 倒装与Anastrophe
5.5.1 汉语倒装
5.5.2 英语Anastrophe
6 语言的变化美
6.1 概述
6.2 双关与Pun
6.2.1 汉语双关
6.2.2 英语Pun
6.2.3 双关或Pun的运用
6.3 精警与Epigram(含paradox)
6.3.1 汉语精警
6.3.2 英语Epigram
6.3.3 精警与Epigram(含Paradox)的运用
6.4 反映与Oxymoron
6.4.1 汉语反映
6.4.2 英语Oxymoron
6.4.3 反映与Oxymoron的理解
6.5 飞白与Malapropism
6.5.1 汉语飞白
6.5.2 英语Malapropism
6.6 转类与Anthimeria
6.6.1 汉语转类
6.6.2 英语Anthimeria
6.7 旁逸与Parenthesis
6.7.1 汉语旁逸
6.7.2 英语Parenthesis
6.8 省略、列锦与Ellipsis
6.8.1 汉语省略
6.8.2 汉语列锦
6.8.3 英语Ellipsis
6.9 藏词与ElliptiealIdioms
6.9.1 汉语藏词
6.9.2 英语EllipticalIdioms
6.10 补正与Epanorthosis
6.10.1 汉语补正
6.10.2 英语Epanorthosis
6.11 跳脱与Aposiopesis
6.11.1 汉语跳脱
6.11.2 英语Aposiopesis
7 语言的含蓄美
7.1 概述
7.2 反语与Irony
7.2.1 汉语反语
7.2.2 英语Irony
7.3 婉曲与Euphemism
7.3.1 汉语婉曲
7.3.2 英语Euphemism
7.3.3 婉曲与Euphemism的共同特点
7.4 夸张与Hyperbole
7.4.1 汉语夸张
7.4.2 英语Hyperbole
7.4.3 夸张或Hyperbole的运用
7.5 含蓄渲染与Litotes
7.5.1 汉语含蓄渲染
7.5.2 英语Litotes
7.6 折绕与eeriphrasis
7.6.1 汉语折绕
7.6.2 英语Periphrasis
7.6.3 折绕或Periphrasis的运用
7.7 镶嵌与Tmesis。Acrostic
7.7.1 汉语镶嵌
7.7.2 英语Tmesis
7.7.3 英语Acrostic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