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以长三角为例
作者:谷永芬 等著
出版: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8.7
丛书:中国现实经济热点问题系列
页数:222
定价:32.00 元
ISBN-13:9787509602850
ISBN-10:7509602858
去豆瓣看看 第一章 生产性服务业与大都市圈
第一节 生产性服务业
一、服务业
二、现代服务业
三、生产性服务业
四、生产性服务业的分工协作
第二节 大都市圈
一、大都市圈的内涵特征
二、大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
三、大都市圈的分工协作
第三节 生产性服务业与大都市圈
一、生产性服务业与城市服务功能
二、生产性服务业与城市空间布局
三、生产性服务业与大都市圈分工协作的内在统一
第二章 国内外大都市圈的比较
第一节 国际大都市圈
一、纽约大都市圈
二、伦敦大都市圈
三、东京大都市圈
第二节 国内大都市圈
一、长三角大都市圈
二、珠三角大都市圈
三、京津冀大都市圈
第三节 国内外大都市圈的比较
一、国际大都市圈的成功经验
二、国内大都市圈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主要结论
第三章 长三角大都市圈产业结构的动态演进
第一节 产业结构演进和优化理论
一、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
二、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三、第三产业结构优化
第二节 长三角大都市圈产业结构的演变
一、长三角大都市圈产业结构的变迁
二、上海市产业结构的变迁
第三节 长三角大都市圈服务产业竞合趋势
一、对长三角产业同构问题的再认识
二、长三角大都市圈内各地区之间的差异与竞争
三、长三角大都市圈服务业竞合趋势
第四章 长三角大都市圈内主要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
第一节 长三角大都市圈的分合变迁
一、三阶段变化
二、目前长三角大都市圈地区范围界定
第二节 上海的生产性服务业
一、上海市服务业产业结构的变迁
二、上海市的集聚效应
三、上海市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南京与苏州的生产性服务业
一、南京的生产性服务业
二、苏州的生产性服务业
三、南京与苏州在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网络的作用与地位
四、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第四节 杭州与宁波的生产性服务业
一、杭州的生产性服务业
二、宁波的生产性服务业
三、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第五节 其他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
一、长三角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二、各城市服务业竞争力分析
三、长三角城市间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长三角大都市圈的主要生产性服务业网络
第一节 金融服务业
一、发展概况
二、存在问题
三、小结
第二节 物流服务业
一、发展概况
二、存在问题
三、小结
第三节 信息服务业
一、发展概况
二、存在问题
三、小结
第四节 会展服务业
一、发展概况
二、存在问题
三、小结
第五节 专业服务业
一、发展概况
二、存在问题
三、小结
第六章 长三角大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分工模式与发展
第一节 长三角大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层次分析
一、指标的确定
二、权重的确定
三、综合评价
四、评价的结果
第二节 长三角大都市圈城市等级体系
一、核心城市——上海
二、二级城市——南京、苏州、杭州、宁波等
三、三级城市——其他城市
第三节 长三角大都市圈各级城市功能定位
一、核心城市——上海的优势与定位
二、二级城市——南京、杭州等的优势与定位
三、其他城市的优势与定位
第四节 长三角大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分工模式选择
一、从独家垄断的垂直分工到双寡头垄断和多头竞争水平分工绩效比较
二、模型拓展:领导一跟随价格型寡占分工模型
三、结论与基本判断
第七章 长三角大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分工协作的发展战略与政策措施
第一节 长三角大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分工协作的发展战略
一、国内大都市圈分工协作的发展战略
二、长三角大都市圈的生产性服务业分工协作战略定位
三、上海优先发展的分工驱动战略模式选择
四、长三角大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第二节 长三角大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分工协作的政策措施
一、长三角大都市圈分工协作的政策措施
二、生产性服务业基于大都市圈分工协作的政策措施
参考文献
谷永芬,女,1963年生,内蒙古海拉尔人,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曾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多项:合著《中国产业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史》等多部著作: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管理》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荣获多项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
宋胜洲,男,1971年生,江西宜春人。2006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央财经大学博士后、北方工
业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与经济学流派。
洪娟,女,1981年生,湖南娄底人,景德镇陶瓷学院工商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区域经济管理。
本书以长三角为例,将生产性服务业和长三角大都市圈这两个问题结合起来研究,对提升我国大都市圈,尤其是长三角大都市圈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国际竞争力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的逻辑思路是:长三角大都市圈在发展水平上之所以低于纽约、伦敦、东京等著名的国际大都市圈,直接表现为生产性服务业的落后,根本原因在于城市间分工协作的缺乏。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正是分工协作的成熟,所以,分工协作是将生产性服务业和大都市圈连接起来,推动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键所在。
本书的特色在于:以分工协作为切入点来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并将之应用于长三角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