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力资本化研究
作者:刘冠军,任洲鸿 著
出版: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0.6
页数:353
定价:45.80 元
ISBN-13:9787501799435
ISBN-10:7501799431
去豆瓣看看 绪论 劳动力资本化研究的现状述评与本书的体系内容
第一节 理论界关于劳动力资本化研究的现状述评与问题的提出
一、理论界关于劳动力资本化研究的现状述评
二、问题提出:当代中国需要一种什么样的劳动力资本化理论?
第二节 本书的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设计
一、构成要素和体系结构
二、主要内容设计和理论创新
第一章 劳动力资本化研究的理论基础: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到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
第一节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劳动力资本化研究
一、马克思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为劳动力资本化研究提供了深层次原理依据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对象域”不具备系统研究劳动力资本化的条件
第二节 马克思科技劳动价值论思想与劳动力资本化研究
一、马克思科技劳动价值论思想为劳动力资本化研究提供了直接思想源泉
二、马克思科技劳动价值论思想之“对象域”也不具备系统研究劳动力资本化的条件
第三节 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的“对象域”与劳动力资本化研究
一、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的“对象域”
二、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的“对象域”在宏观上为劳动力资本化研究奠定了现实基础
三、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的“对象域”在微观上为劳动力资本化研究提供了现实可能
第四节 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的体系内容与劳动力资本化研究
一、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的体系内容述要
二、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的体系内容为劳动力资本化研究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基础
三、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成为劳动力资本化研究之理论基础的实质
第二章 劳动力资本化研究的现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践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及其内在逻辑与劳动力资本化研究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历程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为劳动力资本化研究提出了现实需求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所有制变革与劳动力资本化研究
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突破:关于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争鸣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力个人所有制使劳动力资本化研究成为现实需要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方式变革与劳动力资本化研究
一、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分配关系的基本理论观点回溯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分配方式的确立为劳动力资本化研究提供了现实基础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与劳动力资本化研究
一、马克思揭示的资本逻辑统治之下“雇佣劳动”的异化本质“难题”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难题”消解与和谐关系构建路径:劳动力资本化研究
第三章 劳动力资本化理论的核心内容建构
第一节 劳动力资本化与劳动力资本:内涵界定与概念辨析
一、马克思对劳动力、劳动力商品与科技劳动价值思想的论述及其理论启示
二、劳动力资本化与劳动力资本的内涵及二者的关系
三、“劳动力资本”与“可变资本”辨析
四、“劳动力资本”与“劳动资本”、“劳动力资本化”与“劳动资本化”辨析
第二节 资本世界中的劳动力资本
一、马克思对整个资本世界的划分
二、马克思科学划分整个资本世界的内在逻辑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域下资本世界中的劳动力资本
第三节 劳动力资本的基本类型
一、科学型劳动力资本:“不在场的”科学人员的劳动力资本
二、技术型劳动力资本:“准在场的”技术人员的劳动力资本
三、直接生产型劳动力资本:“在场的”直接生产型人员的劳动力资本
第四节 劳动力资本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特殊性
一、劳动力资本之价值的特殊性
二、劳动力资本之使用价值的特殊性
第五节 劳动力资本的产权问题
一、产权与所有权: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解释
二、劳动力资本之产权问题的提出
第六节 劳动力资本的产权构成与特征分析
一、劳动力资本的所有权
二、劳动力资本的占有权
三、劳动力资本的使用权
四、劳动力资本的收益权
第四章 劳动力资本化理论之源与流的历史考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劳动力理论发展的“三步曲”
第一节 劳动力资本化的理论之源:马克思创立的劳动力理论
第二节 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及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的历史嬗变
一、马克思科学的劳动力商品理论的创立
二、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的历史嬗变
第三节 劳动力资本化理论: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在当代的拓展和深化——兼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商品的资本化趋势
一、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的当代透视
二、马克思“生产资料”范畴的现代反思与理论拓展
三、劳动力资本化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商品的资本化趋势的反映
第五章 劳动力资本理论与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西方人力资本理论:从古典到现代
一、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人力资本思想概观
二、从古典到现代之过渡期的西方人力资本思想考察
三、现代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劳动力资本理论与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一致性比较
一、时代背景的一致性
二、研究对象的一致性
三、形成机制的一致性
第三节 劳动力资本理论与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差异性比较
一、社会背景的差异性
二、理论基础的差异性
三、理论立场的差异性
第六章 劳动力资本化理论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一节 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新变革
第二节 赋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原则以新内涵
第三节 促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谐劳动关系的新构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刘冠军,男,1963年生,山东安丘人,博士。现为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院院长,山东经济学院硕士生导师。近年来,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山东省社科规划和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软科学部分)等研究项目10余项。在《中国软科学》、《哲学研究》和《自然辩证法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180余篇,被《新华文摘》、《光明日报》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70余篇次;出版《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研究》、《走进新时代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科学思维方法论》等著作7部;获省部级奖10项、地厅级奖等17项。1995年7月应邀正式参加“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受到时任国家主席和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以及胡锦涛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并合影留念;提交大会论文《论科技劳动的私人性与社会性的矛盾》,被大会专家评审委员会认为“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学术理论上,创建了“科学价值库”理论、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劳动力资本化理论、科学思维方法论、人的本质系统论、因果关系系统论、“社会场”学说、科学问题哲学解学说等,目前致力于“山东省实物与虚拟经济互动机制和产业升级战略”、“研究生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等课题的研究。
任洲鸿,男,1973年生,山东济宁人。现为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博士研究生。近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经济研究》和《经济评论》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从“雇佣劳动”到“劳动力资本”——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一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解读》一文荣获2009年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
《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力资本化研究》在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基础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系统地建构起“马克思主义劳动力资本化理论”。这是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框架内建构起来的一种与“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相抗衡的理论学说,它将马克思劳动力理论在劳动力商品理论基础上推进到一个新的理论阶段,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域下将劳动力资本纳入到资本世界中,并确定它在马克思资本理论中的地位。
《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力资本化研究》在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基础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系统地建构起“马克思主义劳动力资本化理论”。这是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框架内建构起来的一种与“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相抗衡的理论学说,它将马克思劳动力理论在劳动力商品理论基础上推进到一个新的理论阶段,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域下将劳动力资本纳入到资本世界中,并确定它在马克思资本理论中的地位。《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力资本化研究》除“绪论”之外分六章来建构:(1)系统考察劳动力资本化研究的理论基础,着重阐述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的“对象域”和体系内容为它提供的系统理论基础。(2)全面考察劳动力资本化研究的现实基础,着重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所有制变革、分配方式变革及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等为它奠定的客观现实基础。(3)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资本化理论之核心内容的系统建构,着重论证劳动力资本化与劳动力资本的内涵、资本世界中劳动力资本的地位、劳动力资本的基本类型、劳动力资本之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劳动力资本的产权问题及产权构成等。(4)历史考察劳动力资本化理论之源与流的演进过程,展示马克思主义劳动力理论发展的“三步曲”。(5)马克思主义劳动力资本理论与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比较分析。(6)劳动力资本化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推动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新变革、赋予“按劳分配”新内涵、促就和谐劳动关系新构建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力资本化研究》适宜于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工作者和经济管理工作者,以及大学生、研究生等的学习和阅读。
比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