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知识产权总论
第一章 知识产权的基础问题
第一节 知识产权的概念、范围及类型
1.1 知识产权的概念
1.2 知识产权的范围
1.3 知识产权的类型
第二节 知识产权的性质
2.1 知识产权的权利形态
2.2 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
第三节 知识产权的基本特征
3.1 知识产权客体的可复制性
3.2 知识产权的专有性
3.3 知识产权的地域性
3.4 知识产权的时间性
第二章 知识产权的理论根据
第一节 传统财产权理论
1.1 罗马法先占理论
1.2 财产自然权利说
1.3 财产社会公意说
1.4 自由意志理论
1.5 本节结语
第二节 财产权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2.1 马克思的财产权观
2.2 财产权与国家、法律的关系
2.3 知识创造的实质
2.4 创造性劳动的属性
2.5 本节结语
第三节 财产权的经济学理论
3.1 新经济增长理论
3.2 产权安排理论
3.3 比较优势理论
3.4 本节结语
第三章 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和发展
第一节 知识产权制度的产生
1.1 知识产权制度在西方的产生
1.2 知识产权制度在中国的缘起
第二节 中国知识产权法的百年轮回
2.1 清朝末年中国知识产权法的肇始
2.2 20世纪80年代的国门重启
2.3 20世纪80年代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重建
第三节 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
3.1 知识产权的基本发展趋势
3.2 法典化的呼声渐高
第四章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
第一节 知识产权保护概述
1.1 知识产权保护的概念
1.2 知识产权保护的分类
1.3 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
第二节 知识产权行政保护
2.1 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概念和特征
2.2 行政保护法律制度体系
2.3 行政保护的系统性
2.4 行政保护主体
2.5 海关保护
第三节 知识产权民事保护
3.1 概念和特征
3.2 侵权行为
3.3 归责原则
3.4 保护措施和手段
3.5 审判管辖
3.6 民事责任
第四节 知识产权刑事保护
4.1 概念和特征
4.2 知识产权刑事法律保护体系
4.3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
4.4 刑事责任
第二编 著作权法
第五章 著作权法概述
第一节 著作权的概念
1.1 著作权的概念
1.2 著作权的法律特征
第二节 关于著作权的理论学说
2.1 著作权的产权理论
2.2 非物质财产权理论
2.3 著作权的人身权理论
2.4 著作权的人身-经济权理论
第三节 著作权法的历史沿革
3.1 特许出版时期
3.2 著作权保护时期
3.3 中国著作权法的发展历史
第六章 著作权的客体
第一节 作品及其保护条件
1.1 作品的含义
1.2 作品的构成
1.3 作品的保护条件
第二节 作品的种类
2.1 文字作品
2.2 口述作品
2.3 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
2.4 美术、建筑作品
2.5 摄影作品
2.6 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
2.7 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2.8 计算机软件
2.9 演绎作品
2.10 汇编作品
2.11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
2.12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第三节 著作权客体的排除范围
3.1 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
3.2 不适用我国《著作权法》的作品
第七章 著作权的主体
第一节 著作权主体的概念及分类
1.1 著作权主体的概念
1.2 著作权主体的分类
第二节 一般作品的著作权归属
2.1 作者的概念
2.2 拟制作者
2.3 作者的推定
第三节 特殊作品的著作权归属
3.1 演绎作品
3.2 合作作品
3.3 汇编作品
3.4 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
3.5 职务作品
3.6 委托作品
3.7 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
……
第三编 专利法
第四编 商标法
第五编 其他知识产权
第六编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
第七编 竞争法与知识产权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