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1.1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1.2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1.2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2.1 均衡与非均衡分析
1.2.2 静态与动态分析
1.2.3 存量与流量分析
1.2.4 长期与短期分析
1.3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与流派
1.3.1 古典主义
1.3.2 凯恩斯主义
1.3.3货 币主义
1.3.4 新古典主义
1.3.5 新凯恩斯主义
第2章 国民产出的核算
2.1 国民产出核算概述
2.1.1 国民产出的含义
2.1.2 国民产出核算体系
2.2 国民产出循环模型
2.2.1 两部门循环模型
2.2.2 三部门循环模型
2.2.3 四部门循环模型
2.3 GDP的含义
2.3.1 C-DP的定义
2.3.2 从GDP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2.3.3 名义GDP与实际GDP
2.3.4 GDP与经济福利
2.4 GDP的核算方法
2.4.1 牛产法
2.4.2 收入法
2 4.3 支出法
第3章 消费、投资和利率
3.1 消费理论
3.1.1 消费函数理论概述
3.1.2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
3.1.3 费雪的跨时期选择理论
3.1.4 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假说
3.1.5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
3.1.6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3.2 投资理论
3.2.1 投资的分类
3.2.2 投资的影响因素
3.2.3 投资函数
3.3 利率理论
3.3.1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3.3.2 古典主义利率理论
3.3.3 凯恩斯的利率理论
3.3.4 可贷资金理论
第4章 国民产出的决定
4.1 概述
4.1.1 从基本概念到基本问题
4.1.2 萨伊定律与凯恩斯定律
4.1.3 由浅人深的分析思路
4.2 总支出模型
4.2.1 模型的假设
4.2.2 两部门经济国民产出的决定
4.2.3 三部门经济国民产出的决定
4.2.4 四部门经济国民产出的决定
4.2.5 乘数原理
4.3.IS-LM模型
4.3.1 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
4.3.2 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
4.3.3 均衡国民产出和利率的决定
4.4 总供求模型
4.4.1 总需求曲线
4.4.2 总供给曲线
4.4.3总 供求分析
第5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5.1 失业
5.1.1 失业的含义
5.1.2 失业的成因
5.1.3 失业的影响
5.1.4 失业的治理
5.2 通货膨胀
5.2.1 通货膨胀的含义
5.2.2 通货膨胀的类型
5.2.3 通货膨胀的成因
5.2.4 通货膨胀的影响
5.2.5 通货膨胀的治理
5.3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5.3.1 早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5.3.2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5.3.3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第6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7章 经济增长与周期
第8章 开放的宏观经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