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光学系统像质评价方法
1.1 概述
1.2 光学系统的坐标系统、结构参数和特性参数
1.3 检测阶段的像质评价指标——星点检验
1.4 检测阶段的像质评价指标——分辨力测量
1.5 几何像差的定义及其计算
1.6 垂轴像差的概念及其计算
1.7 几何像差计算程序ABR的输人数据与输出结果
1.8 几何像差及垂轴像差的图形输出
1.9 用波像差评价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
1.10 光学传递函数
1.11 点列图
1.12 包围圆能量
第2章 光学自动设计原理和程序
2.1 概述
2.2 阻尼最小二乘法光学自动设计程序
2.3 光学自动设计的全局优化
2.4 适应法光学自动设计程序
2.5 典型光学设计软件介绍
2.5.1 国内实用软件
2.5.2 国外著名软件
第3章 公差分析与计算
3.1 概述
3.2 公差设计中的评价函数
3.3 光学公差的概率关系
3.4 公差设计中的随机模拟检验
3.5 公差设计中的偏心光路追迹
第4章 目视光学系统
4.1 薄透镜系统的初级像差理论
4.2 望远镜物镜设计
4.3 显微镜物镜设计
4.4 目镜设计
第5章 照相物镜设计
5.1 照相物镜的光学特性
5.2 照相物镜的基本类型
5.3 基本类型照相物镜的演变形式
5.4 照相物镜设计的特点
5.5 数码相机物镜设计特点
5.6 照相物镜像差的公差
第6章 变焦距光学系统
6.1 概述
6.2 变焦距系统的分类及其特点
6.3 变焦距物镜的高斯光学
6.4 变焦距物镜高斯光学实例
6.5 体视变倍显微镜
第7章 液晶投影仪和背投电视镜头设计
7.1 投影显示类型
7.2 液晶投影仪的工作原理
7.3 液晶投影仪照明系统的设计
7.4 液晶投影仪投影物镜的设计
7.5 背投电视镜头设计特点
第8章 其他光学系统
8.1 激光扫描系统和f镜头
8.2 光学信息处理系统和傅里叶变换镜头
8.3 红外光学系统
8.4 空间光学系统
8.5 共形光学设计
8.6 计算机直接制版镜头
8.7 投影仪扩展广角镜头
第9章 非球面技术的应用
9.1 非球面的表示方法
9.2 非球面的特性
9.3 反射二次非球面的应用
9.4 非球面设计实例
第10章 环境温度分析
10.1 概述
10.2 均匀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影响
10.3 径向梯度温度对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影响
第11章 衍射光学元件
11.1 概述
11.2 衍射光学元件的实际光线和近轴光线追迹
11.3 衍射光学元件在成像系统中消色差的方法
11.4 衍射光学元件在成像系统中对于热像差的校正
第12章 偏振像差的理论
12.1 光的偏振
12.2 偏振像差的定义
12.3 偏振光线追迹的方法
12.4 旋转对称光学面型中的偏振像差函数
12.5 旋转对称光学系统中的偏振像差函数
12.6 薄膜设计与光学设计
第13章 计算机辅助装调
13.1 概论
13.2 计算机辅助装调数学模型的建立
13.3 计算机辅助装调的像差数据处理
13.4 基于Moore-Penrose广义逆的失调量求解方法
13.5 光学系统计算机辅助装调的数值模拟
第14章 非成像光学
14.1 辐射度学和光度学基本概念
14.2 照明光学系统基本组成
14.3 照明光学系统的设计
14.4 均匀照明的实现
14.5 太阳光能量获取系统
14.6 自由曲面
第15章 Zemax光学设计软件应用
15.1 概述
15.2 Zemax的用户界面
15.3 Zemax基本操作
15.4 应用实例
附录 双胶合薄透镜参数表(王冕玻璃在前)
双胶合薄透镜参数表(火石玻璃在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