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自然地理
第一节 地理位置
一、位置
二、行政区划
第二节 地貌地形
一、地貌地形概述
二、地貌分区
第三节 地质
一、地层
二、断裂构造
第四节 气候
一、气候特征
二、气温
三、降水
四、日照
五、风
六、蒸发量
第五节 水文
一、河流与水利工程
二、水资源分区
三、地表水资源量
四、地下水资源量
五、水资源总量
第六节 土壤
一、土壤分类
二、土壤类型及其特征
第二章 社会经济
第一节 社区
一、机构
二、人口
第二节 经济
一、土地利用
二、国民经济
三、交通、通讯
四、贸易、旅游
五、文教、卫生
六、工矿企业
第三章 植物资源
第一节 植物区系
一、植物区系历史
二、植物区系的特征
第二节 植被
一、主要植被类型
二、植被的生态学特征
三、植被分布规律
四、影响植被分布的自然因素
第三节 植物种类
一、野生植物
二、栽培植物
第四章 动物资源
第一节 脊椎动物区系特征
一、水生动物
二、陆生动物
第二节 动物群及其生态特征
一、高山裸岩动物群
二、荒漠、半荒漠动物群
三、草原动物群
四、湿地动物群
五、森林(灌丛)动物群
六、农田区动物群
第三节 动物数量
一、兽类种群数量
二、鸟类种群数量
第四节 动物资源及评价
一、保护动物
二、特有动物
三、经济动物
四、动物资源评价与保护
第五章 森林资源
第一节 森林的历史演变
一、地史时期的森林
二、历史时期的森林
三、近50年来的森林
四、人工林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 森林类型及分布规律
一、青海云杉林
二、祁连圆柏林
三、山杨林
四、白桦林
五、红桦林
六、糙皮桦林
七、青杨林
八、沙棘灌木林
九、柠条灌木林
十、柽柳灌木林
十一、杜鹃灌木林
十二、山生柳灌木林
十三、金露梅灌木林
第三节 森林资源及评价
一、森林资源
二、森林资源评价
第四节 城市森林
一、城市森林的概念
二、城市森林划分原则、性质和类型
三、城市森林的范围与性质
四、城市森林类型与特点
五、城市森林建设的基本原则
六、西宁市森林现状分析
七、城市森林经营对策
八、城市森林功能
第六章 草地资源
第一节 草地分布规律及类型
一、草地分布规律
二、草地类型与特征
第二节 草地资源评价
一、草地资源数量
二、草地资源等级
第三节 草地资源特点
一、草地类型多样,以高寒草甸为主体
二、牧草低矮,缺少割草地
三、以莎草草地占优势,草地耐牧性较强
四、牧草营养丰富,但缺少豆科牧草
五、天然草地生态系统脆弱
第七章 流域生态环境及评价
第一节 主要生态问题
一、水土流失严重
二、水源涵养功能下降
三、自然灾害频繁
四、土地退化加剧
五、水污染严重
六、野生动植物数量减少
七、病虫鼠害猖獗
第二节 成因分析与发展趋势
一、自然因素
二、人为因素
三、发展趋势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
一、环境影响要素
二、环境影响评价
三、环境保护对策
四、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第八章 流域生态产业及评价
第一节 生态旅游业
一、自然景观
二、人文景观
三、旅游资源评价
第二节 特色种植业
一、中藏药材种植
二、花卉种植
三、特色农产品
四、林木种苗
五、经济林
六、特色种植业评价
第三节 特种养殖业
一、鹿场
二、牛羊育肥
三、西宁野生动物园
四、杰森特种动物养殖
……
第九章 生态建设与保护的理论和实践
第十章 生态建设与保护构想
第十一章 植被恢复与重建
第十二章 生态建设与保护配套工程
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评价
第十四章 湟水流域生态建设管理体系
第十五章 湟水流域生态建设保障体系
附件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