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计算机网络概述
1.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1.1.2 我国的网络发展情况
1.1.3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1.4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2.1 按拓扑结构分类
1.2.2 按地理范围分类
1.2.3 无线网络
1.2.4 其他分类
1.3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1.3.1 分层体系结构及协议
1.3.2 OSI模型
1.3.3 TCP/IP协议
习题
第2章 物理层
2.1 数据通信概述
2.1.1 数据通信模型
2.1.2 数据通信系统的技术指标
2.2 传输媒体
2.3 数据传输方式
2.3.1 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
*2.3.2 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
2.3.3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传输
2.3.4 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
*2.3.5 共享通信和点对点通信
2.4 数据编码技术
2.4.1 数字数据调制为模拟信号
2.4.2 数字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
2.4.3 模拟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
2.5 多路复用技术
2.5.1 频分多路复用FDM
2.5.2 时分多路复用TDM
2.5.3 波分多路复用WDM
2.5.4 码分多路复用CDM
2.6 数据交换技术
2.6.1 线路交换
2.6.2 报文交换
2.6.3 分组交换
2.7 物理层协议与设备
2.7.1 物理层的接口特性
2.7.2 物理层的设备
习题
第3章 数据链路层
3.1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3.2 组帧技术
3.2.1 字节计数法
3.2.2 字符填充法
3.2.3 零比特填充法
3.2.4 违例编码法
3.3 差错控制
3.3.1 奇偶检验码
3.3.2 循环冗余校验码
3.4 流量控制
3.4.1 停等协议
3.4.2 滑动窗口机制
3.4.3 后退N帧协议
*3.4.4选择重传协议
3.5 高级数据链路协议HDLC
3.5.1 HDLC的基本特点
3.5.2 HDLC的帧结构
3.5.3 HDLC的帧类型
3.6 点对点协议PPP
3.6.1 PPP协议的特点与组成
3.6.2 PPP协议的帧结构
3.6.3 PPP协议的工作状态
习题
第4章 局域网
4.1 局域网概述
4.1.1 IEEE802参考模型和协议
4.1.2 局域网的分类
4.2 传统以太网
4.2.1 CSMA/CD协议
4.2.2 传统以太网的连接方法
4.2.3 以太网的MAC层和帧结构
4.3 高速以太网
4.3.1 100BASE-T以太网
4.3.2 千兆以太网
4.3.3 万兆以太网
4.4 虚拟局域网
4.5 无线局域网
4.5.1 无线局域网的结构分类
4.5.2 无线局域网的工作原理
4.5.3 无线局域网的帧结构
4.6 局域网的扩展
4.6.1 在物理层扩展局域网
4.6.2 在数据链路层扩展局域网
习题
第5章 网络层
5.1 网络层概述
5.1.1 数据报网络服务
5.1.2 虚电路网络服务
5.1.3 数据报和虚电路网络的比较
5.2 标准分类的IP地址
5.3 子网与超网编址方法
5.3.1 IP子网划分
5.3.2 CIDR
5.4 IP和ICMP协议
5.4.1 IP协议
5.4.2 ICMP协议
5.5 ARP协议
5.6 路由选择协议和路由器
5.6.1 IP分组转发
5.6.2 内部网关协议RIP
*5.6.3 内部网关协议()SPF
*5.6.4 外部网关协议BGP
5.6.5 路由器
5.7 IP多播
5.7.1 IP多播概述
*5.7.2 IP多播协议与路由选择
5.8 VPN和NAT
5.8.1 VPN
5.8.2 NAT
5.9 IPv6协议
5.9.1 IPv6编址
5.9.2 IPv6的基本首部格式
习题
第6章 传输层
6.1 传输层协议概述
6.1.1 进程之间的通信
6.1.2 端口及其作用
6.2 UDP协议
6.2.1 UDP协议的特点
6.2.2 UDP报文格式
6.2.3 UDP的校验和计算
6.3 TCP协议概述
6.3.1 TCP协议的基本特点
6.3.2 TCP报文段的首部格式
6.4 TCP的连接管理
6.4.1 连接建立
6.4.2 连接释放
6.4.3 连接重置
6.5 可靠传输
6.6 TCP的流量控制
6.7 TCP的拥塞控制
习题
……
第7章 应用层
第8章 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