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离子交换膜及其相关过程
1.1 离子交换膜的定义、结构与分类
1.2 离子交换膜发展的历史回顾
1.3 离子交换膜基过程
1.3.1 电渗析
1.3.2 双极膜电渗析
1.3.3 倒极电渗析(EDR)
1.3.4 电去离子技术(EDI)
1.3.5 液膜电渗析
1.3.6 电解电渗析
1.3.7 电离子置换(EIS)
1.3.8 电离子注射提取(EIIE)
1.3.9 离子交换膜浓差渗析
1.3.10 其他
参考文献
第2章 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和表征
2.1 引言
2.2 非均相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
2.3 半均相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
2.4 均相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
2.4.1 单体的聚合或缩聚
2.4.2 在基膜上引入功能基团
2.4.3 溶液浇铸法制备离子交换膜
2.4.4 不使用氯甲醚的均相阴离子膜路线
2.5 杂化离子交换膜
2.5.1 杂化阳离子交换膜
2.5.2 杂化阴离子交换膜
2.6 特殊离子交换膜的制备
2.6.1 一、二价离子选择性膜
2.6.2 抗污染阴膜
2.6.3 耐碱性阴膜
2.6.4 全氟磺酸膜
2.6.5 光敏离子交换膜
2.6.6 温敏离子交换膜
2.7 离子交换膜的主要性能表征
2.7.1 离子交换膜的结构和主要性能要求
2.7.2 离子交换膜的常规性能
2.7.3 离子交换膜的导电性能
2.7.4 离子交换膜的传质特性
2.7.5 选择透过系数
2.7.6 压差渗透系数和膜平均孔径
2.7.7 水的渗透
2.7.8 流动电位
2.7.9 离子交换膜性能之间的依存关系
参考文献
第3章 双极膜的制备与表征
3.1 引言
3.2 双极膜的制备
3.2.1 双极膜的材料和组成
3.2.2 界面区域(接合区域或双极膜的中问层)
3.2.3 催化剂
3.2.4 双极膜制备工艺
3.2.5 双极膜制备示例
3.3 双极膜的表征
3.3.1 电流电压曲线
3.3.2 阻抗谱
3.3.3 膜电势
3.3.4 计时电势
3.3.5 与过程相关的表征
参考文献
第4章 电渗析基础理论和膜堆设计
4.1 电渗析中的物种传质行为
4.1.1 物种存在形式
4.1.2 传质推动力和传质类型
4.1.3 离子竞争传质
4.2 电渗析传质模型
4.3 浓差极化
4.3.1 浓差极化概念
4.3.2 极限电流密度公式
4.3.3 极限电流密度的测定
4.3.4 浓差极化对电渗析的影响
4.3.5 极化的防治
4.4 能耗和效率分析
4.4.1 电解质和水分离的最低能耗
4.4.2 电渗析过程能耗
……
第5章 传统电渗析技术的应用
第6章 双极膜电渗析与应用
第7章 以电渗析为基础的集成分离过程
第8章 离子交换膜基过程的发展与展望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