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于极限管理
作者:张东生,褚建东 等著
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1
页数:157
定价:20.00 元
ISBN-13:9787111199816
ISBN-10:7111199812
去豆瓣看看 前言
第1章 趋于极限管理的提出
1.1来自唐钢高线厂的启示
1.1.1曾经的困扰
1.1.2困境中求生存
1.1.3生存中获得优势地位
1.1.4渐趋成熟的极限管理模式
1.2趋于极限管理的概念与特征
1.3竞争环境使然
第2章 唐钢高线厂的成功实践
2.1高线厂的标杆管理体系
2.1.1关于标杆管理
2.1.2标杆管理促成观念转变
2.1.3对标促成管理创新
2.1.4全方位立体对标网络体系
2.2高线厂的成本管理体系
2.2.1关于目标成本管理
2.2.2基本模式
2.2.3组织领导
2.2.4成本管理工作标准
2.2.5考核办法及标准
2.3高线厂的物流管理体系
2.3.1关于物流管理
2.3.2高线厂的生产物流管理系统
2.3.3高线厂的信息化建设
2.4高线厂的精益管理体系
2.4.1关于精益管理
2.4.2高线厂的设备精益管理模式
2.4.3设备精益管理模式的关键点
2.5高线厂的创新体系
2.5.1关于企业创新体系
2.5.2高线厂的创新活动
2.6高线厂的企业文化体系
2.7趋于极限的业绩
2.7.1综合经济效益指标的变化
2.7.2生产技术主要指标的变化
2.7.3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化
2.7.4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第3章 趋于极限管理的原理
3.1普遍的生存法则
3.1.1科学研究中的趋于极限
3.1.2生物进化的原理
3.1.3集成电路发展的规律
3.1.4竞技体育
3.2企业组织演化的原理
3.3技术进步的一般特征
3.4企业资源稀缺性限制
3.5同一战略群组中的竞争
3.6标准化趋势下的竞争
3.7趋于极限管理与精益管理的区别
第4章 管理科学进步的一般规律
4.1总体演变的趋势
4.1.1管理对象的变化
4.1.2管理方法的变化
4.1.3管理手段的变化
4.1.4管理视角的变化
4.2营销管理的进步
4.2.1从单一要素到多要素的综合
4.2.2从企业内部到企业外部
4.2.3从单一部门到全员营销
4.2.4从注重物到注重人
4.2.5从粗略到精细
4.2.6从手工到应用信息技术
4.3生产运营管理的进步
4.3.1从手工作坊到敏捷制造
4.3.2从MRP到ERP
4.3.3从孤立系统到高度集成
4.4财务管理的进步
4.4.1财务管理对象的演变
4.4.2财务管理方法的演变
4.4.3财务管理手段的变化
4.5计算机管理手段的进步
4.5.1从手工到利用工具
4.5.2从提高效率到超越人的能力
4.5.3从信息孤岛到网络系统
第5章 趋于极限管理的实施
5.1趋于极限管理的适用条件
5.1.1选择管理模式的目标
5.1.2选择管理模式的基本原则
5.1.3几种适应条件
5.2建立趋于极限的观念
5.3设立动态的极限标准
5.3.1设立极限标准需要考虑的因素
5.3.2设立极限指标的方法
5.4趋于极限的方法与手段
5.5建立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
5.6建设学习型组织
5.7建立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
5.8实施趋于极限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张东生,1960年5月生,河北省秦皇岛市人,教授,现任河北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系主任。
1983年本科毕业于河北机电学院,1987年在河北工业大学获得工业管理工程专业硕士学位,1998年晋升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创新与战略管理。曾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研究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哲学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出版有《微观经济学》、《现代企业管理》和《企业战略管理》等著作,发表相关领域学术论文30余篇,为省内外20余家企业提供了有关管理创新、市场营销和战略管理等方面的咨询,被河北省教育厅授予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
《趋于极限管理》在总结唐山钢铁集团公司高速线材厂成功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赵于极限管理模式,它也可以作为一种企业基本竞争战略。
书中详细地介绍了唐钢高线厂以降低成本为目标,通过实施行业对标管理,不断完善管理休系和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趋于极限管理模式的过程;归纳了趋于极限管理的基本理念、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和实施方法,并通过对科学技术、管理科学以及竞技体育等领域进行一般规律的总结,论证了趋于极限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有用性和对企业的广泛适用性。
《趋于极限管理》特别适合于那些与竞争对手生产同样产品和提供同样服务的企业使用,可作为提升企业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的一种管理工具;同时,它也可以作为学者在研究有关企业管理创新路径和管理科学进步的一般规律性等问题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