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农村发展创新
作者:王永作 著
出版: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4
页数:600
定价:50.00 元
ISBN-13:9787109144507
ISBN-10:710914450X
去豆瓣看看 序言第一篇 水灾与土地制度历史江苏近两千年来水灾史概与分析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历史考察与创新第二篇 制度创新探讨农村经济结构重新布局的探索江苏农业结构调整的几点思考日本农村经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农业投资对农业波动影响的分析江苏农业增长的轨迹及其相关要素研究——兼论工农协调发展江苏“三高”农业的隐忧及对策思考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设想第三篇 科技创新科教兴农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农业科技创新要为农业产业化服务重新认识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江苏科教兴农机制(20年)的成效与嬗变——1978-1998年第四篇 教育培训浅谈江苏中等农业学校专业结构改革问题应用市场机制发展中等农业教育江苏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与展望以职业教育促进农民增收——对江苏省的实证分析江苏教育状况及农村劳动力培训的综合考察第五篇 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乡镇企业的资本积累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构建多元城镇化的研究江苏农村劳动力结构变迁的调查与思考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的比较大城市、小城镇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呼唤制度创新——基于江苏城乡收入扩大的视角第六篇 农村改革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业宏观政策统筹城乡经济和谐发展的问题与举措关于增加江苏农民收入的思考江苏农村改革三十年回顾与前景——1978-2008年江苏农村经济发展分析与出路江苏农民收人增长制度的分析研究农业综合开发管理体制的分析与探讨——从江苏看全国完善农业立法加强对农业的社会贡献与价值保护第七篇 农业产业化与连锁经营农业产业化与资本市场发展连锁经营开拓农村流通业——苏果超市创新案例第八篇 粮食安全我国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粮食安全与市场体系粮食安全与工业反哺农业的利益协调机制粮食安全与宏观调控财政支农政策趋于稳定粮食总量出现上升拐点单季稻免耕生育特点及其应用技术第九篇 世界贸易组织与农业WTO与分工理论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启示WTO与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技术支撑理论与运行措施WTO与江苏农业支持政策的经济分析WTO与江苏农村经济发展第十篇 区域比较江苏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江苏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差异比较江苏不同区域城市化发展的差异比较苏浙鲁粤农业发展差异的比较分析第十一篇 新农村建设与社会保障江苏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江苏经济发展态势与农村社会保障江苏新农村建设公共品的供给现状解析第十二篇 生态文明与现代农业建设江苏现代农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思路长三角区域多功能农业发展范式的探讨江苏两型生态循环农业范式的路径选择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形式江苏现代农业发展因素与对策思路第十三篇 其他从实际出发搞好农业系列职称改革工作从历史沿革看农口事业单位改革——以江苏为例大部制后的事业单位改革
王永作,首批被江苏省社科系列评审的公务员经济学研究员。江苏南京人,少时刻苦好学,中学时老师常把其作文作为班级的范文。1966年中学毕业时,正遇“文化大革命”的开始,逆城市化的经济发展政策,1968年被作为一名知识青年插队到农村。在农村七年艰苦的劳动中,不忘读书学习,煤油灯下读书是常事。1975年跨进江苏农学院(今扬州大学与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1978年大学毕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思想路线。1979年,有机遇考进江苏省农林厅(今江苏省农业委员会),被分配在科教处工作至今。其间于1994-1996年进入被称为政府智囊机构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庾德昌导师指导下攻读农业经济学农村产业研究生。导师的指导,刘国光、董辅礽、吴敬琏、张晓山、梁慧星、王保树等大师的授课使其终生受益。1995年,在庾德昌导师门下参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江苏分课题。曾在《中国农史》、《江苏社会科学》、《南京社会科学》、《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经济问题》、《现代经济探讨》、《江苏内参》、《市县领导参阅》、《农业科技管理》等中文类核心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60余篇,2004年出版专著《江苏经济发展研究》。
《农业与农村发展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全面实行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积极开展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率先发展乡镇企业,较早开展农村税费改革,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实现了农产品供给、农民生活、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跨越,形成了城乡、工农协调发展的鲜明特色,农村改革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辉煌成就,探索了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农业现代化道路。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新矛盾和新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成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的重点课题。多年来,一批农业战线的专家立足于理论联系实际,致力于“三农”发展重大问题研究,形成了大量研究成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促进作用。
比价列表